谢冕|年饭,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谢冕|年饭,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文章图片

快过年了 , 从“每逢佳节胖三斤”这句戏言中 , 我们不难看出美食与年的深刻链接 , 两者堪称被“锁死” 。 无论年俗怎么变 ,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大年初一的饭、吃大年初二的饭……也许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 家宴 , 天天见 。
今年过年还遇上了北京冬奥会 , 边吃边看 , 相信是不少人的选择 。 从近日起 , 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百度打造的《家宴》短视频节目上线 。 每期节目将邀请体育嘉宾与美食体验官 , 讲述自己对“家宴”的理解、对家的感受、对团圆的期待 。
当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横空出世 , 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各地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 美食 , 从来不仅仅关乎吃 , 当我们在聊美食的时候 , 我们在聊些什么?
短道速滑冠军张会告诉你什么是“家宴”
《家宴》第一期 , 85后短道速滑奥运会冠军张会 , 现场做了一锅西红柿、木耳、圆葱、鸡蛋的大杂烩 , 还熟练地包起了饺子 。
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 , 张会说 , 一大“幸运之处”在于不用控制体重、不用忌口 , 所有菜式都能吃 , 但由于训练量非常大 , 倒也不必为体重发愁 。 “很多观众觉得运动员天天吃牛羊肉……食材的确很好 , 但有时候就是不对口味 , 更愿意吃一些家乡的 , 那些柿子炒鸡蛋、酸菜……”
“让我念念不忘的 , 总是家里餐桌上的一种味道 , 无论我身在何地 , 家乡的记忆总是在提醒着我 , 有家才有味道 。 ”张会说 。
1988年3月 , 张会出生于黑龙江宾县 。 在东北 , 走上冰雪运动之路有着“地利”优势 , 一到冬天 , 学校操场就成了天然的冰场 , 夏天跑步 , 冬天滑冰 , 操场上总是有孩子喧闹的笑声 。
11岁时 , 张会开始接触室外速度滑冰项目 。 在县城训练的两年时间里 , 张会都是自己往返 , 父母甚至都没见过张会的教练 。 张会一家以做豆腐为生 , 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 父母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她 , 张会训练之余还要帮家里干活儿 。
从小独立的张会 , 就这样一路从县城滑到了省城 , 又从中国滑向了世界 。 2010年 , 她站上了第二十一届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的冠军领奖台 。
“运动员从小和家人聚少离多 , 常常想念家乡的味道 。 但很多时候 , 队友就像家人 , 我们和教练待的时间 , 可能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长 。 ”张会说 , 以前和队友们一起包饺子 , 一边包就一边聊八卦 , 谁滑冰太埋汰了、谁速度比较快……“运动员总是想出成绩 , 有争强好胜心 , 跟家里基本报喜不报忧 , 但我们同时互相牵挂 。 ”
张会说:“家宴有时候是一桌子的美味 , 有时候是漂泊在外的念想 , 有时候是和队友朋友一起合作的菜品 , 更多的时候是一家人相聚的团圆 。 ”
做好了一桌子菜 , 过年和冬奥会也越来越近了 。
当“一人食”的文学家写起了吃
如果说家宴的重点在于“家” , 那对于“一人食”来说 , 美食又寄托了什么?
先看看古人 , 不得不提苏轼 。 他曾自嘲 , “自笑平生为口忙” , 也用行动示范了如何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美食家 。 他以文学家的优势 , 为食物写了载入史书的食谱 , 比如 , “蒌蒿满地蒌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蒿笋试春盘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苏轼毫不介意饮食环境 , 一路走一路吃 , 因地制宜 , 被贬到荒凉的岭南时吃荔枝 , 再往南到天涯海角的儋州 , 又大吃生蚝 。 他还写信告诉三儿子苏叔党 ,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 , 恐争谋南徙 , 以分此味” , 不要告诉朝中那些当官的 , 怕他们知道这里的生蚝这么好吃 , 一个个都想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