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没进“中国十大面”?新疆拉条子不服( 二 )


辣子肉拌面用辣皮子做主料 , 辣皮子洗净泡水半小时 , 再水煮至软烂后捞出 , 切成断 。 再将备好的腌肉炒熟 , 葱、姜、蒜爆香 , 放入辣皮子一同翻炒 , 调味后出锅 , 浇在拉条子上 。
辣皮子拌面看似辣味十足 , 但吃起来辣度刚刚好 , 更确切地说是香辣 。 面条在辣皮子的“洗礼”下染成了红色 , “蹭”上了辣皮子的香 。
到最后 , 越吃越香 , 越吃越辣 , 越吃越过瘾 , 越吃越舒服 , 同时还能享受嗦面的快乐和干爽的辣意 。
对于新疆人来说 , 将一道鲜红的辣皮子拌面作为主食毫不夸张 , 反而是一种享受 。
干煸炒面
干煸炒面 , 是煸出来的艺术 , 是新疆炒面界yyds!
干煸炒面原料十分简单 , 韭菜、羊肉、拉条子、辣皮子和芝麻(喜欢就加 , 依个人喜好选择) 。
干煸炒面是先把面煮熟 , 切成长短合适的条状后 , 再放到有已经用油煸炒过的羊肉、辣皮子、大葱的锅中 , 伴着韭菜一同翻炒 , 用食材把油煸干 , 最后调味出锅 , 按喜好撒上芝麻 。
煸炒过的羊肉、辣皮子和韭菜使出“浑身解数”释放了最浓郁的香气 , “味道面条”经过水煮和煸炒变得更有嚼劲 , 干煸炒面里的韭菜被赋予了新的味道 , 让不爱吃韭菜的人毫无抵抗力 。
干煸炒面煸出了配菜、肉和面条的香味 , 芳香四溢 , 让人唇齿留香、百吃不腻 。
丁丁炒面
丁丁炒面 , 也被称为“珍珠炒面” , 是一道将所有的食材都切成丁 , 用勺子吃的面 。
每次上馆子 , 一大盘的丁丁炒面份量十足 , 色泽鲜艳 , 瞬间让人食欲大增 , 完全不怕不够吃!
丁丁炒面放入了大量西红柿 , 这使得面炒熟之后的色泽呈橙红 , 不但美观诱人 , 而且口感更佳 。 蒜台和辣椒带入了酸辣味 , 再结合西红柿的甜 , 让丁丁炒面美味一绝 。
丁丁炒面软嫩弹牙 , 一大勺炒面入口 , 汤汁瞬间激活味蕾 , 美味在口腔中爆开 , 将食物塞满口腔的满足感和极佳的美味 , 让人幸福感爆棚!
纳仁
纳仁 , 是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新疆牧区民众自古以来日常劳作下创造出的美食 。 在草原上 , 手抓肉搭配纳仁 , 简便又营养 。 时至今日 , 纳仁已成为节日必备的美食 。
按照哈萨克族的说法 , 纳仁是指搭配手抓肉的面 , 有些地方叫xelpek 。 制作纳仁是将醒好的面擀成面皮 , 再切成又长又宽的面条 , 放入煮过肉的高汤里煮熟 , 高汤的鲜香渗进面条 , 锁住了手抓肉的味道和营养 。
在大圆盘里铺上煮熟后的纳仁 , 再把浸在肉汤里的皮芽子连汤一起倒在纳仁上 , 最后放上煮熟的羊肉、牛肉 , 或是马肉 , 土豆和胡萝卜零散地点缀在盘中 , 飘着热气和香气的手抓肉和纳仁就准备就绪了 。
肉的鲜美就不用说了 , 纳仁原本的麦香和浓郁的肉香完美结合 , 增强了口感 , 使人更有饱腹感 。
拨鱼子
拨鱼子是西北一带的特色美食 , 也是巴里坤特色面食之一 。
“拨”是用筷子把碗里的面拨到开水锅里 , “鱼”是形容面条的形状像鱼 , 所以叫拨鱼子 。
拨鱼子的面条一般不超过食指的长度 , 中间粗两头细 , 口感顺滑 , 就像小鱼苗一样 。
煮好的面 , 光滑筋道 , 无论是配各种蔬菜和肉类炒成大杂烩 , 或者干拌煮汤 , 都能让食客体会到不同的美味 。
像北疆以奇台为代表的拨鱼子 , 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 , 各式各样的配菜 , 每一样来点 , 都是一份独创的美味 。
而南疆以喀什为代表的拨鱼子 , 主要是菜盖面的方式 , 一盘菜 , 一碗面 , 顺着碗边儿“吸溜” , 享受嗦面带来的快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