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闽南夜话|又见巴浪鱼

·
·
又见巴浪鱼
作者 / 洪根盛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中午 , 单位食堂做了道炸巴浪鱼 。 一盘鱼装得满满的 , 炸的焦黄 , 还有余温 , 散发着姜醋腌制过的香味 , 煞是诱人 。
母亲|闽南夜话|又见巴浪鱼
文章图片

巴浪鱼是闽南沿海常见的一种鱼类 , 因为其貌不扬 , 身价一般 , 再加上皮糙肉硬 , 向来上不了高档次的宴席 。 但是 , 普通的东西未必不好 , 有时也叫物美价廉 。 依我看来 , 这种鱼鱼刺少 , 方便实用 , 肉质紧实 , 滋味深长 , 成块而有层次的肌肉让人有饱满的咀嚼感 。 如今 , 巴浪鱼的烹饪方式越来越丰富 , 除了传统的腌制鱼干、酱油水外 , 干煎、盐焗……花样翻新而不复杂 , 又尽可能保留巴浪鱼的风味 , 这样的家常菜用来三餐配稀饭或者小酌时配啤酒 , 堪称绝配 。
小时候 , 我们住在山村 , 一些较稀罕的物资都是靠流动小贩来供应 。 卖肉的、卖蚝的、卖鱼的……往往都有固定的货郎 , 直到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些货郎的名字以及各自的叫卖风格 。
“卖鱼喽!”推着老式自行车的鱼贩子的声音在村子里响起 , 母亲会拿上盆子 , 循声找去 , 当然 , 有时就在家门口等 , 因为细心的鱼贩子是要经过每家每户的 , 每每到了门口都要停下来使劲叫唤 , 直到得到主人的确定回复 。 农村妇女勤俭持家 , 买鱼并不经常 , 买一次也是两三斤 。 说好的称两斤 , 精明的鱼贩子总要多加上两三条 , “哎 , 好了好了 , 多了多了 。 ”母亲忙不迭把装上秤盘的几条鱼又划拉下来 。 相比之下 , 男人慷慨 , 或者说孩子们爱吃就好 , 一过秤就付钱了 , 我们开开心心地帮着端回家 。
母亲|闽南夜话|又见巴浪鱼
文章图片

那时 , 孩子们也学会了宰杀、清理鱼类 , 去鱼鳃 , 刮鱼肚 , 做得可到位了 。 清洗完毕的鱼抹上一层盐 , 腌制一段时间 , 就可以下油锅煎了 。 那时 , “滋滋”作响的声音显得特别动听 。 最后 , 煎好的鱼都会再浇上一大碗自家酿制的豆豉、酱油焖煮 , 这样是省着吃鱼 , 其实也是相得益彰 , 鱼和酱油都显得特别鲜甜 。 有鱼吃的三餐 , 孩子们稀饭总要多添一碗 , 一条鱼每每吃得精光 , 连鱼眼珠子也不会放过 。 鱼肉吮吸干净了 , 饱蘸酱油汁的鱼骨架还可以再下一次饭 , 这好比撸完串了 , 竹签忍不住再舔一遍 。 当然 , 那时的孩子都有养狗、养猫 , 我们也会把这鲜美的鱼骨架让给“小伙伴”分享 。
时隔多年 , 我对这种鱼向来不嫌弃 。 有时和朋友下馆子 , 正菜还没上 , 店家会先送上拍黄瓜、巴浪鱼干等小菜 , 忍不住打开啤酒 , 嚼着这香辣的鱼干 , 耳畔依稀又传来鱼贩子的叫卖声 , 时远时近……
作者
母亲|闽南夜话|又见巴浪鱼
文章图片

洪根盛 , 男 , 1977年生 , 教师 , 福建省作协会员 , 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 。 作品散见于《中国教育报》《青春诗歌》《厦门日报》等报刊 。
朗读者
母亲|闽南夜话|又见巴浪鱼
文章图片

张洵 ,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采访人员、主持人 。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读”等 , 用多元化的节目 , 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 , 中英文皆可 , 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