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王萍)二月二吃什么?北京小吃如何传播京味文化又如何创新发展?3月4日 , “2022北京消费季?春歌京点小吃文化节”专场活动之一“民俗时节话小吃”举办线上直播论坛 , 北京小吃专家陈连生、万丰小吃博物馆馆长侯嘉、翔达南来顺饭庄经理常宏等人就京味小吃的历史与文化、守正与创新等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 。 另外 , 文化节期间 , 多个餐饮品牌将推介时令小吃美食、春季新菜品、推出“畅销小吃产品”和“早安北京畅销早点”美食指南 。
是民俗也是“乡愁”
3月4日恰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 北京小吃专家陈连生说 ,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 这一天 , 吃食也都要与“龙”相关 , 比如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 吃面条名曰“吃龙须” , 吃馄饨为“吃龙眼” , 吃饺子则叫“吃龙耳” , 面条、馄饨一块煮叫“龙拿珠” , 吃葱饼叫“撕龙皮” 。 可见“不时不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 而小吃更是带有强烈的民俗特点 。
“北京小吃中有很多是北京独有的‘土生土长’的品种 , 比如豆汁、麻豆腐、爆肚、卤煮火烧、炒肝、芸豆饼、大麦米粥等几十种 。 ”陈连生说 , 随着改革开放 , 也有不少外地小吃品种进入到北京 , 成为了新的“北京小吃” , 从中也体现出了北京小吃文化传承、传统与创新 。
“小吃是记录社会发展、历史变迁的真实的档案 。 ”北京小吃专家、万丰小吃博物馆馆长侯嘉认为 , 小吃是对家乡的一种思念、吃的不仅是味道 , 还有情怀 。 “小吃”就地取材 , 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 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特色 , 更是离乡游子对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 。 “现代人吃‘小吃’ , 不是为了吃本身 , 更多是为了享受小吃的文化气息 , 品尝异地风味 。 ”
需要“守正”和“创新”
【民俗|“龙抬头”吃什么?北京消费季举办“民俗时节话小吃”线上直播】有8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南来顺多年来坚守“老味道”传承 , 为京味小吃文化传承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 翔达南来顺饭庄经理常宏介绍 , 在京味文化的复兴与推广方面 , 南来顺挑选了一批喜爱小吃的年轻人作为培养对象 , 培养京味小吃菜烹饪复合型高级人才 。 通过研究京味小吃文化产业相关课题、组织开展京味小吃技术培训等 , 为京味小吃文化传承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 “守正”守的是京味小吃文化的根;“创新”创的是京味小吃文化的形 。 翔达南来顺饭庄成立了菜肴研发小组 , 采用“研发 , 研究 , 研学”三位一体的模式 , 开发并推出多种新菜品和创新创意菜 。
侯嘉认为 , 北京小吃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 还需要勤练“内功”、重视知识产权和自家独有的特色 。 特别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员安全和运营激励机制的管理控制 , 为后疫情餐饮做好铺垫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陈荻雁
推荐阅读
- |俄罗斯这10款“硬核”特色零食火了,量大实惠,买一包够吃一个月
- 好日子|「3月早餐马拉松」打卡第 4 天 ?? 周五快乐~ 今天早餐你吃了什么呀?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厨友@Co1or
- 相关|整鸡只取一片肉,人均2000元吃不饱!上海一餐厅被指“中餐日作”
- 龙尾|二月二老字号“龙菜”“春菜”齐上市
- 网友|整鸡只取一片肉,人均两千吃不饱?一餐厅被指“中餐日作”宰客引网友热议,商家发声......
- 生活|隔离7天21餐不重样,这位青岛美食博主的“隔离日记”火了!
- 春笋|春季,常给家人尝尝“鲜”,再贵也别省,营养又解馋,别不懂吃!
- 面包|被称为“欧洲面包篮”的乌克兰,原来有这么多好吃的……
- 电饼铛|家有电饼铛别闲着,“5道”电饼铛美食,简单还好吃,一学就会
- 冰糖|明日惊蛰,6道“白色”美食要常吃,清热去燥好处多,不懂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