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求求了... 好好的中国菜,为啥非要找个日本爹?( 二 )



文章图片

【苹果|求求了... 好好的中国菜,为啥非要找个日本爹?】苹果|求求了... 好好的中国菜,为啥非要找个日本爹?

文章图片

苹果|求求了... 好好的中国菜,为啥非要找个日本爹?

文章图片

苹果|求求了... 好好的中国菜,为啥非要找个日本爹?

文章图片


来源 | 酷玩实验室 ID | coollabs相信大伙儿都听说了 , 最近上海一家中餐厅火了 —— 想要用餐 , 得先预定 。在长达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后 , 你将会享用到: 2颗上海青菜心 , 配上猪油渣 , 售价 188元 ; 一勺麻婆豆腐 ,200块钱 ; 一整只贵妃脆皮鸭 , 就分上面的一小片脆皮…… 别看菜量极小 , 人均消费高达 2000元 。结账时 , 还得再加 10% 的服务费 。翻译翻译 , 这不就是花2200块钱 , 吃了几样食堂小菜? 可想而知 , 消息一出 , 网民们直接就炸了 。在大众点评上 , 有人慕名前去留言: 他明明可以直接抢你2000 , 竟然还让你吃了几口饭 。而有人大怒 , 就有人科普: 人家餐厅主打的就是 Omakase, 也叫 “厨师发办”, 是一种来源于 日本料理 的高端吃法: 没菜单 , 厨师凭借当天的食材(和心情)即兴发挥 , 今天做什么就吃什么 。而 样式多、分量少, 正是Omakase的一大特色 。(几乎是一夜之间 , 全网都知道了Omakase的几种写法) 言下之意就是: 不是它太贵 , 而是你太土。然后 , 这两拨人各说各话 , 差点打起来 。一片乱斗中 , 也有人发现了华点: 这个Omakase , 确实是日料的吃法没错吧 。那为啥日本料理可以用 , 中餐炒作个日式制作的概念就不行? 搞什么地域歧视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 我们就得先弄明白: 日料贵不贵、为啥这么贵 , 以及到底为啥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之买单 。01 中餐日作 × 日料日作 √ 翻译翻译 , 什么叫“公平”? 实际上 , 提起日料 , 不少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要价贵 + 分量少” 。(一些正常中国人的好奇) 数据显示 , 这并非是一种偏见和错觉: 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 , 如果将50元~100元的人均消费价位称为“中低端” , 那么 , 中高端日料的占比达到了 45.59%。其中 , 200元以上的高端日料比例更是高达15.50% 。(图源:红餐品牌研究院) 而如果我们把视角扩大到全中国 , 就会发现一个更加有趣的事实: 日料店 , 往往包揽了一座一线城市可以查到的最高消费餐厅 。(图源:餐饮品牌观察) 所谓日料 , 说到底不就是寿司、拉面、盖浇饭(丼)? 再高档点儿是刺身和怀石料理 , 怎么就能卖出这么高的身价? (日料种类少 , 一个月就能吃个遍) 实际上 , 自打进入中国市场 , 日料就决定给自己贴上了 “高端” 的标签 , 不赚穷人的钱 。正如美食家董克平所说: “日餐进入中国 , 最早都是开在饭店里 , 给人的印象是价格高 , 分量少 , 吃不饱 。 ” 在上世纪90年代 , 早先进入中国的日料 , 大多聚集在日企和领事馆 , 抑或是星级酒店的附属品 , 极少单独出现在普通大众的餐桌上 。(图源:摄图网) 即使在2006年左右 , 日本寿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 也大多定位中高端 , 讲究日式的环境和服务 , 也不是国人轻易能够消费得起的 。种种历史惯性下 , 日料在国人心中就被镀上了一层神秘而高贵的金边儿 。(比如知乎上会出现这种问题) 当然 , 日料 “高端大气上档次” 的形象 , 是获得 “世界级别标准” 加持的 。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餐饮评价榜单 ,米其林 的最高等级为三星 , 被认为是值得专程打卡的餐厅 。(图源:米其林官网) 根据米其林官方网站的信息 , 目前全世界共有 134家 三星级餐厅 。其中法国有29家 , 日本仅次于法国 , 有 21家。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 虽然日本和咱们的云南省差不多大 , 但至今为止 ,中国大陆只有4家米其林三星餐厅 。即使加上港(7家)、澳(3家)、台湾地区(1家) —— 全中国也 只有15家 。要是再算上2星餐厅 , 日本和法国的距离将会进一步拉进 , 而中国地区的总和则将和日本进一步拉开 。而米其林餐厅的评价标准 , 考核食材和烹饪技艺只是基本 , 也要重点考察餐厅的就餐环境 , 以及服务水平 。说白了 , 吃的不是饭 , 是 氛围感。这一点 , 日本选手表示: 我可太熟了 。(该片至今仍有豆瓣8.7的超高分) 2011年 , 一部由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 《寿司之神》 横空出世 : 为了捏好寿司 , 86岁的 小野二郎 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都带着手套 , 以“给客人最好的体验” 。徒弟们要花长达10年的时间学习刀法和食材处理; 10年过后 , 才允许煎鸡蛋; 再用3年 , 学习怎么准备大米 , 至于捏寿司卷 , 更是要花8年时间学习 。(图源:《寿司之神》) 更独(奇)特(葩)的是 , 这项武林绝学 , 传男不传女 —— 因为女性会来月经、体温更高 , 还使用香水和化妆品 。在种种堪称玄学的加成下 , 小野二郎 , 顺利成为了 全世界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 被西方疯狂追捧 。而该片在向全世界狠狠科普了一把什么叫做 “工匠精神” 的同时 , 也成功把日本料理捧上了神坛 —— 尽管算下来 , 一枚寿司卖出了100元的天价 , 依旧吸引了不少人 花尽心血前去朝圣、捐点香火钱 。但其实 , “寿司之神” 只是被吹上天的日本匠人的一个缩影 。在日本 , 炸大虾 , 有天妇罗之神 —— 早乙女哲哉 ; 烤鳗鱼 , 有鳗鱼之神 —— 金本兼次郎 ; 就连煮米饭 , 也有煮饭仙人 —— 村嶋孟。这些人个个都 “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了极致”, 因此得道成仙 。时至今日 , 一个庞大的 日本料理神仙天团 ,早已形成: (日本众神图鉴) 说白了 ,吃日料 , 吃的是一种工匠精神 , 一种形而上学层面的精神价值 。经过这种商业炒作 , 要价能低才有鬼了 。在这次事件中被广为科普的Omakase , 正是高端中的高端吃法 。连维基百科上都说了: “Omakase的 平均价格虚高、性价比较低 ” 。而说到“性价比” , 中餐餐厅往往是大众认知中的性价比之王 。看到这儿 , 估计有人就要说了: 上海这家店一顿日作猛如虎 , 中餐终于要上了高价 , 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内产内销 ,又不赚穷人钱。总比钱被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选手赚走强 ,肥水不流外人田 嘛 。大伙儿现在不买账 —— 这不是 , 欺负老实人吗? 但问题是 , 你以为国内的这些日料店 , 有多少是 真 · 日本子 开的? 02 天价日料背后 , 是中国人专骗中国人 实际上 , 国内日料市场 , 从中低端到高端 , 早已经是 中国本土日料品牌 的天下了 。在“2021中国日料十大品牌”榜单中 , 除了位列榜首的“元气寿司”为 日本品牌 外 , 其余均为 中国日料品牌。而门店的占比数据 , 或许更能说明一切: 在2017年 , 在全中国的日料餐厅中 , 日本餐饮品牌门店的占比仅为 3% ; 到了2020年 , 这个数字更是下滑到仅为 1%。不难想象 , 通过做日料 , 这些年有不少中国人赚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而对于Omakase这种吸金利器 , 这些大聪明自然也不会放过: 据知情人士爆料 , 来自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牛庄乡 的日料师傅 , 已经成为业内扛把子 。这是因为 , 最初村里有人前往日本学习Omakase , 回国后在上海发展 , 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赚钱效应强烈 , 亲朋好友乃至村儿里其他人纷纷组团赶赴上海 , 占据Omakase日料不少档口 。也正是这段时间 , 国人对日料的各种 在地化改造试验, 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金枪鱼蛇腹 , 连粗筋都不处理: 天妇罗的面衣 , 像是受到了核辐射一般: 还有的门店更会玩儿 , 整出了 “巨无霸寿司”, 一块寿司上堆了和牛、金枪鱼、海胆、鱼子等 , 视觉冲击1000% 。但这样 “一看就很贵” 的代价 , 是各种味道在食客嘴里也来了场大杂烩 。以上种种别出心裁的“ 创新”, 都已经被懂行的美食区up主们扒得差不多了 。妖魔鬼怪看多了 , 就不免产生一个疑问—— 这些国人做的日料如此粗糙 , 真的会有人买单吗? 而这个问题 , 就要问问国内崛起的新中产阶级们了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 早在2012年 , 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已经 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根据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 , 在2022年 ,76% 的中国城市人口将跻身中产群体 。这些新贵们 , 已经脱离了 低端的马斯洛需求层次, 更希望不断提升生活质量 , 享受生活乐趣 。为此 , 他们肯花2-3个小时来等一个高档餐厅的座位; 定价高不是一家店的劣势 , 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 。说白了 , 在 “图一乐” 的心态面前 , 传统以分量、价格来论 “值不值” 的标准 , 都要靠边站 。而日料这种蕴含了大量仪式感和玄学、又在国内外都镀着金身的料理 , 正切中上了国内这些新富们对于品质、风格的消费需求 。有人一针见血地总结: 北上深的有钱人一多 , 高档餐厅都显得不够用了 。这同时也意味着 , 高端日本料理已经成了卖方市场 。(图源:《大腕》) 许多国产日料店 , 纷纷表示: 大师 , 我悟了 。他们打起了高端日料店的大旗 , 把《寿司之神》的那一套用餐仪式有样学样地照搬了过来 —— 不把可动用的关系都用完 , 就别想得到被日料店“皇宫翻牌”的机会 , 制造 “平头小百姓一生都没法预约” 的优越感; 吃饭过程中不能说话 , 要把进食的速度调整成主厨端上来的速度 , 不然你就等着挨瞪吧; 套餐3000块 , 吃不饱就对了 , 毕竟这是 高 端 日 料 ; 在30分钟内 , 吃完走人 , 否则面前的食物会被当做垃圾扔掉 —— 理由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总之 , 把饭吃出个紧张肃杀的气氛 , 就算是到位了 。(@大咕咕咕鸡老师的经典场景再现) 甚至有的日料店 , 在创造仪式感、制造高溢价方面 , 做得比日本人还离谱: 前两年翻车的 “南京柒本味” 日料店 , 就独创了很多日本本土都非常罕见的用餐规则: 不接生客、不打包、不能聊天; 每餐只接待10人 , 所有人到场才开餐; 仅有2种套餐(398元/人、498元/人) , 没有菜单 , 不可单点 , 玩的就是心跳 。在宣传视频中 , 老板强调这些是为了 “保证食材的本味”。但仅仅两张照片的功夫 , 这种“匠人精神”就漏了馅: 做寿司 , 却花里胡哨地用蛋黄酱和黄油; 处理虾 , 却带着手表 , 手背虎口处还有疮疤....... 而稍微了解过日料知识的人都知道 , 以上这些错误低级到堪称 “自曝”, 不如直接说 “我不装了 , 我摊牌了”。说白了 , 这些所谓的“高 端 日 料” , 精致是假的、格调是装的 。可能只有 “贵” 是真实的 。时至今日 , 国内日料品牌已经掌控日料的产品和运营体系 , 从中低端到高端日料市场近乎通吃 。据红餐品牌研究院预估 , 2020年 , 虽然受到疫情冲击 , 但中国日料品类市场规模已经接近 2000亿元人民币 。尤其是在 新一线城市 , 门店数量占比已经超越一线城市 , 达到了 24.79% 。至于二三线城市的门店数占比 , 也已非常逼近一线城市 。大伙儿品品 , 就这溢价 ,隔壁 开中餐馆的老板 都要馋哭了好吗 。(中国餐饮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18%左右 | 图源:《2020中国餐饮年度报告》) 尽管早在2010年 , 中国的GDP就超过了日本 ,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不论在国际地位上 , 还是某些国人的心目中 , 论高端大气上档次 , 中餐在日料面前还得往后稍稍 。(一些正常中国人的好奇) 有人因此觉得 , 既然中餐普遍卖不上价 , 那把日料的打法用在中餐上不是很好吗? 师 夷 长 技 以 制 夷 了 属于是 。但在市场的一团虚火之中 , 日料 , 其实已经快走下神坛了 。原因是 , 这些年 , 日料在 根基 —— 食材 的层面 , 翻车越来越多 。最重要的是 , 就连日料的 精髓 ——“工匠精神”, 也越来越不被全球认可了 。03 中国日料 , 何以暴打日本日料? 这些年 , 坊间流传一句话: “大众日料吃主食 , 中端日料吃体验 , 高端日料吃食材” 。所以为了彰显高端 , 日料店往往哄人说: “食材均是从日本空运来的” 。结果有懂行的食客一看菜单 —— 好家伙 , 成本2块钱/条的俄罗斯甜虾、原产地就不在日本的三文鱼 , 哪一样是在日本本土产的食材? 而在信息差逐渐消弭的今日 , 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了解: 就算是真的从日本空运来的 , 也并不能说明啥 。毕竟 , 日本“国产” , 也可能是中国产的 。去年年底以来 , 日本用中国产品冒充日本国产的脏事儿 , 已经可以拍连续剧了: 先是一家叫做“高山水产青果”的生鲜食品批发企业承认 , 由于当地产能不足 , 在5年前 , 就已经开始把中国产的鳗鱼伪造成日本爱知县产的鳗鱼进行销售 。新闻显示 , 在该公司最近销售的约3.35万条鳗鱼中 , 至少有6640条原产地为中国 。一时间 , 不少中国网友大呼: 国 鳗 崛 起! (图源:日本全日本新闻网报道) 接着 , 是日本蛤蜊产地造假: 熊本县渔民把中国进口的隔离扔在滩涂上 , 过段时间再捡回来 , 标上“熊本县产”出售 。如此简单粗暴的偷梁换柱法 , 日本渔业从业者十几年如一日 。而就在上个月 , 连裙带菜也被查出用中国产冒充日本产了 。。。。。。(被静冈县警没收的外国产裙带菜 | 图源:NHK) 要知道 , 日本为了保护它的农产品市场 , 会向民众特别强调日本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日本人民也一向以国产农产品为荣 , 认为非国产产品不能满足他们挑剔的舌尖 。造假事件 , 无疑说明: 无论是否日本国产 , 根本就吃不出来; 甚至中国产的质量还要更好一些 。这些事一出 , 不少日本人民长期以来 对日本食材的优越感、鄙视国外的自信心, 直接就崩了 。至于那些造假的日企 , 结果自然是: (图源:日媒) 实际上 , 这些年 , 日本一出事儿就鞠躬道歉 , 连中国人都已经看麻了 。就像日本工匠精神的集大成 —— “日本制造”, 一度也是高端、精良的代名词 , 是我们造不出来的高科技 , 是我们挤破脑袋也要抢的电饭煲和马桶盖 。然而今时 , 早已不同往日 。(2015年 , 有日本商场每1.2分钟就能卖掉1只马桶盖 , 绝大多数是被中国人买走) 近些年来 , 长期以“产品质量高”、“管理严谨”坐拥美誉的日本企业曝出造假丑闻 , 都已经快算不上能上得了热搜的新闻了: 2014年 , 高田的安全气囊数据作假 , 仅仅在美国就导致11人死亡 , 破产后被中资企业收购; 2015年 , 东洋橡胶工业 , 免震橡胶制品数据作假 , 一些铁道和船舶使用的防震设备被发现存在质量隐患; 2016年 , 三菱汽车 , 轻型汽车燃料数据作假 , 造成2000亿日元的损失;铃木汽车 , 燃料费用数据测定不准确; 2017年 , 日产汽车 , 被查出连续38年聘用无资质人员搞质检; 世界500强企业、日本第三大工业公司、安倍晋三就职过的公司神户制钢 , 被曝倾情造假、以次充好 , 十年如一日; 年底 , 日本制造的英国高铁首发事故不断 , 漏水、停电、迟到全碰上了 。甚至于 , 连人命攸关的药品安全 , 日本也无法保证了: 去年2月 , 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承认 , 生产的治疗脚癣药品中混入了过量催眠成分 , 让很多患者服用后失去意识 , 造成2人死亡、22起交通事故、239人健康受损的重大灾难 。进一步调查才发现 , 成立75年的小林化工 , 造假、售假的行为已经长达40年 , 近500种药品中80%都存在造假 , 从质检到账簿造假一应俱全 。...... 一场场精心策划的长期捉迷藏 , 直接说明了两个问题: 日本产品质量不达标是家常便饭 , 而且 , 整条生产线上的所有人全都默认着造假的存在 。而日本人对此的应对 , 也充满了传统的日式风格 , 那就是“鞠躬道歉” 。没有什么造假 , 是一个鞠躬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的话 , 那就两个甚至N个 。如果说 , 曾经的日本是个讲究工匠精神的国度 。那么现在 ,“工匠” 已经沦为了 “躬匠”。相信大伙儿现在都已经把 “红豆你斯你马赛” 说的贼6了 。2011 - 2021 , 日本“工匠精神”从崛起到被群嘲 , 只用了10年 。而当日料“本体”——食材本身造假越来越多 ,当日料的“灵魂”——工匠精神也被日本人自己祛了魅 , 日本料理走下神坛还会远吗? 进一步说 , 当日料完全走下神坛 , 再用Omakase当镰刀使 , 韭菜们还会认吗?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回过神来了) 或许 , 此次爆红的上海 “中餐日作”, 就是玩家们在争抢着割最后的韭菜 。只是 , 这些人太心急 , 吃相太不体面了 。尾声 某种程度上 , 国内的这批本土日料餐厅从业人员 , 也是最不想看到日本“工匠精神”塌房的人之一 。板着脸、数着钱 , 这日本工匠精神 , 咋说不香就不香了 。或许正是因为赛道太卷、且难以为继 , 这家店才打起了 高 端 中 餐 的主意 。他们也许觉得 , 中国消费者被高端日料P U A了这么多年 , 按理说也能接受高端中餐的PUA 。但是 , 中餐一直以量大管饱著称 , “高性价比”的标签撕都撕不掉 。你这突然整个中餐日作 , 食材还不咋高端 , 搁谁身上都得犯嘀咕啊 。更何况 , 中国人做日料之所以坚挺这么多年不翻车 , 还是 多亏了人家日本子会讲故事。只不过 , 这日料的故事 , 也越来越讲不动了 。写到这里 , 我突然想到 , 或许这是一个营销出中国自己的 上海青菜、麻婆豆腐、贵妃脆皮鸭之神 的好机会啊 。中国不缺少美食 , 连早餐都能拍几百集纪录片 , 整出个满天神佛还不是轻轻松松? 讲好中国故事、搞海外文化输出 , 用高端中餐割外国人韭菜 —— 可就靠你们了 , 加油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