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清明节|明前至味,很多人却下不去筷

文章图片


来源:美食台
南方人尤其重视的清明 , 快到了 。 不仅因为对祭祀祖先的重视 , 还因为清明对渔樵耕桑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因此 , 清明成了一个重要的节点 。 清明前后种植、采收、渔猎不同的作物 , 让“明前”与“明后”成为了短暂而独特的“美食赏味期” 。 其中有一种美食 , 有的人闻之色变 , 有的人却喜笑颜开 , 它就是——河豚 。




在世界的各种美食中 , 河豚无疑是最疯狂的之一 。 尽管这种学名叫“河鲀”的鱼类 , 因为膨胀后像猪 , 叫声又像猪 , 而被江浙人叫做“河豚” , 但它并不像猪那样憨态可掬和温顺 。
相反 , 河豚体内的“河豚毒素”是目前所知的毒性第二强的海洋生物毒素 , 比氰化物还要强1200倍 。 这种毒 , 甚至会毒死河豚自己 , 这让河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以死相搏的美食” 。
高风险往往带来高回报 , 自古以来无数美食家不吝溢美之词来称赞河豚的美味 。 梅尧臣和范仲淹同游庐山时 , 对河豚留下了深深的感叹:“持问南方人 , 党护复矜夸 。 皆言美无度 , 谁谓死如麻!”


毗邻长江的江阴 , 是河豚的重要产地
河豚和鲥鱼、刀鱼同为“长江三鲜” , 在中国历代的美食家们眼中 , 长江三鲜的美味远超任何其它鱼类 。 与这种美味相比 , 金钱和生命好像都不值一提了 。
同样对河豚充满热爱的还有日本 。 现在回看历史 , 直到上世纪前半叶 , 中日两国吃河豚的人数众多 , 且显得很“随便” 。 一边是每年都有人中毒 , 另一边是大家仍无所谓地继续大吃特吃 。 河豚之味美 , 可见一斑 。


日式河豚宴
唯一让人还能记起“河豚有毒”这件事的 , 是日本明确立法禁止日本天皇食用河豚 。 而对民间 , 直到“某一件事”的发生前 , 一直只禁止食用有毒的部位 , 而且法规实行得并不严格 。
不同的河豚 , 有毒部位并不相同 。 不过一般是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这几个部位 。 但其中 , 河豚肝被认为是河豚最美味的部位 。 大家懂的 , 永远会有胆大的美食家去尝试的 。
这个人就是坂东三津五郎 , 他是日本传奇歌舞伎男演员 。 1975年的一天 , 一位戏剧导演为了讨好他 , 在宴请时特地让店家上了河豚肝 , 每人一小块大约4克 。 但在场的其他人都不敢吃 , 只有坂东三津五郎眼睛放光想要一尝这种“禁忌之味” 。
一块下肚 , 那从未尝过的美味让其立刻问身边的人要了他的那份 , 一连吃了4份才满足 。 当时的研究认为安全的剂量大概是20克 , 而他吃了16克 , 觉得自己应该会安然无恙 。 结果 , 这就成了他的最后一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