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走出通识教育的误区
文章图片
上世纪90年代,通识教育从西方传入中国 。在近20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通识教育的内涵、课程体系的建构模式不断丰富 。进入新时代,通识教育更被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
如今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又呈现哪些新走向,存在哪些新问题?日前,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的“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理念、精髓和趋势”教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剖析了当下在通识教育认知上存在的误区 。
研讨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指出,通识教育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一为“深”,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拓展版和提升版;二为“广”,通识教育内容广,重在跨学科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三为“新”,通识课程是一个新门类,不是其他门类的简单相加堆积;四为“实”,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回归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五为“变”,通过改革创新,建构新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形态 。
“尊德性”还是“道问学”
“当前,我国通识教育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即认识上将通识教育误解为通用知识教育;顶层设计不到位;教师对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的定位缺乏认识;学生对通识课程不重视;学院弱化通识课程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龙永红说 。
为破解上述制约因素,就需要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
龙永红认为,通识教育的内涵不是通用知识,而是“融通和识得”: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直抵思想和思维的深处,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究竟是侧重道德,还是智力?”这也是通识教育一直争论的两个主题,一些教师关心智力层面,而一些教师认为德行很重要 。尤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尊德性”始终是排在“道问学”之前的 。
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看来,道德和智力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如现在开展的课程思政、从前的人文素质教育等 。“新世纪中国大学不仅需要致力于教育者自信心的提升,而且青年必须有更高的德性涵养,他们既需要具备一技之长,又能够做‘好人’和‘好公民’,既能‘尊德性’又能‘道问学’ 。”
在新文科视角下,一些人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存在明显误解 。
比如,此前,外语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工具 。而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金冰看来,外语通识教育需要引领学生辨析语言背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语境,激发学生思考语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培养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自觉,从而在跨文明对话中彰显文化主体性,并在对多元文化及不同文明形式的比较中,获得钱穆先生所说的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应该怀有的敬意和温情 。
“重混”成重要特征
当下的通识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猎鹰可回收火箭的基本洞见,来源于火箭以及宇宙航行必须节约成本的思想,而“节约成本”是经济学原则之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表示,猎鹰火箭的研究思路,来源于经济学+物理学,或者说经济学+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重混”,其洞见提出者马斯克的知识背景是经济学(主修)+物理学(双学位) 。
“重混”是美国学者凯文·凯利所提出的一个动态哲学概念 。他援引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的判断指出,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重混 。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进一步指出,现代技术也源于既有技术的重混 。
推荐阅读
- 带你走出迷茫的哲理句子(可以为你指明方向的正能量句子)
- 汉语言学是学什么的(汉语言学学习的课程介绍)
- 跨界|2021酒业十大新闻|频繁跨界求“破圈”黄酒欲走出江浙沪
- 青豆|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国菜,时尚美味的粤菜
- |最先走出国门的中国菜,时尚美味的粤菜
- 农学专业课程都有什么(农学专业简单介绍)
- 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知识到智慧的追寻
-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什么(广播电视学专业有哪些课程)
- 疫情|客源减少,消费降级,经历疫情冲击之后—— 餐饮业寻路突围走出困局
- 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出处意思(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