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增一岁,靠什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现“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
人均预期寿命增一岁,靠什么?
阅读提示
在实现“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让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同时,要不断提高养老待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百姓活得更长,活出质量和健康 。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 。”这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许下的健康承诺 。
5年前,“十三五”时期也曾这样规划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一岁,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
寿命再次提高一岁,对民众无疑是莫大的健康福祉 。这一规划的底气从何而来,目标又将如何实现?相关专家学者纷纷支招 。
为患者“减负”,就看病难、看病贵开出“药方”
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安排格外关注 。在他看来,这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计划息息相关 。
从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从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到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周崇臣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医疗健康领域的重点工作,是专门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下的“药方” 。
【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增一岁,靠什么?】“别小看提高的这30元、5元,对广大群众来说可谓重大利好,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一岁创造了基础条件 。”周崇臣说 。
目前,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在内的四大慢性病成为居民主要致死原因 。随着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认为,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 。
要提高预期寿命,关键是“防未病”、减少得病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建议,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尽早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促进建立公立医院重点慢病随访管理体系,确定相应的病种范围、管理内容 。
近年来,一些慢性病药物纳入医保报销,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林花介绍,这类患者多为门诊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患者为报销而住院,浪费医疗资源,而住不进医院的患者,可能选择放弃用药 。杨林花建议,将一些常用药物纳入门诊特殊疾病或者慢性疾病报销保障范围 。
疫情发生后,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名誉主任孙伟建议,推进医保在线支付结算,将参保人员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常见病、慢性病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
养老金再涨,让寿命延长更有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这让四川德阳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赵萍很受鼓舞,“这将让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更有保障 。”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
如何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让寿命延长有保障,成为不少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职工养老保险加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覆盖近10亿人 。退休人员和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人人皆享养老金成为现实 。2005年至今,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年提高 。今年以来,甘肃、山东、江苏等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