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优秀示范村”的尴尬:污水处理站长期“沉睡”,农民自建厕所不敢用( 二 )
据了解,河口村和霍村的两处污水处理站是用2011年、2012年中央农村环保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所建,由社区负责运行,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分别为200吨和150吨,实际处理水量约为30吨和20吨 。
采访人员同时了解到,河口村和霍村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卫生厕所改造 。虽然将临近污水处理设施的村民的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站,但是依然受阻于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在霍村,距离污水处理设施稍远、生活污水没有接入污水处理站的一些村民,虽然在家里建了卫生厕所、化粪池,也饱受厕排污水何处去的困扰 。
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吉平均告诉采访人员,村里会每两到三个月清运一次没有接入人工湿地的村民的厕排污水 。但督察人员在霍村调查时,有的老人反映并没有人来帮助处理厕排污水 。
82岁的吉景明老人说,公家盖的冲水式公厕会定期清运厕排污水,自家建的厕所,化粪池里的厕排污水却要自己处理 。“粪便满了总得找个去处吧 。我八十多岁了,孩子不在家,弄不动 。有的老人甚至都不敢在家里解大便,只好经常去公厕,希望公家能隔段时间来帮我们运走一次 。”
农村污水治理不能重建设轻管理
督察人员指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部分污水处理站长期“睡大觉”“晒太阳”,造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
专家指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依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必须建管并重 。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转起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键 。
文章图片
种上了没有净化功效的鲜花的霍村人工湿地(生态植物塘)和塔式生态滤池 。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诗平摄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监管,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多个部门,必须统筹谋划、协调调度、综合推进,调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
截至发稿时,义马市东区办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向采访人员发来“情况说明”,并表示积极整改:排查湿地管网,杜绝雨污合流;转运处理河口村和霍村的塔式生态滤池、生态植物塘污水,杜绝整改期间污水外溢;补充更换两个湿地的塔式生态滤池;更换两个生态植物塘的花和植物,种上吸附能力强的芦苇等水生植物 。下一步,建立人工湿地日常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运行维护,确保人工湿地发挥应有作用 。(刘诗平)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