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县|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海岛县|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文章图片
福建省东山县下西坑村的养殖户在船上收捡海带(12月15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任远 摄
新华社福州12月20日电题: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任远、邓倩倩
闽南漳州的东山县,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 。20世纪5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岛民修建海堤、制服风沙、种起“绿色长城”;今天,东山人继承前人衣钵,不但传承发展了蓝海、绿岛的“美颜滤镜”,更将它们转化为岛民的“金山银山” 。
采访人员在下西坑村看到,这里海水湛蓝,海面上排列着整齐的蓝色塑胶浮球、网箱和片片渔排,渔排上是海上房屋,有垂钓俱乐部、“海上餐厅”、渔排KTV……
“过去海水可没有现在这么干净 。”养殖户许波山告诉采访人员,十多年前,海蛎、鲍鱼、海带等海产品养殖户们一哄而上,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海面上布满了塑料泡沫制成的浮球和网箱,风化的泡沫颗粒常常漂满海面 。海底是多年沉积的养殖饲料,腥味满天 。过密的养殖和恶化的环境,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 。
今年6月,下西坑村启动了老旧浮球、网箱更新换代 。“现在渔排、网箱都由旧的泡沫材质换成了环保塑胶材质,政府补贴三分之二,我们只出三分之一 。”许波山说,旧式泡沫渔排、网箱每一两年就要更换,新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长远来看,节约了成本,更改善了海洋环境 。
海岛县|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文章图片
福建省东山县下西坑村的养殖户许波山在冲洗甲板,远处海面上是新换的环保塑胶浮球(12月15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任远摄
“通过过度养殖清退和设施升级改造,我们将逐步减少海岸养殖密度,并合理引导渔民转场转业,促进更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 。”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吴石坤说 。
随着“生态渔村”的名头愈发响亮,下西坑村民发展起了海上餐厅、海上垂钓、休闲观光等产业,许波山的工作也从过去的“捕鱼+养殖”转型为“冬半年搞养殖、夏半年搞旅游”,去年总收入达100万元 。2019年,下西坑村迎来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00万元 。
下西坑村的海洋经济升级,是东山“蓝色经济”跨向精深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山在福建省率先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海湾、海滩、海岛、海水、海砂“五海”保护,将海岸高潮位内侧200米划为限建区,将滩涂划定“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拒绝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许多渔民的天地从近海转向马来西亚与印度洋,形成了漳州市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2019年产量达3.4万吨 。
为适应海岛小气候,东山县又引入台湾青枣、泰国莲雾等水果发展特色种植,丰富了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海岛县的产业,进一步将生态的馈赠转化为岛民的“金山银山” 。
在前楼镇叶厝村,80多岁的原贫困户张秋水和老伴在2016年获得了当地圆发水果专业合作社无偿提供的19棵反季节黑珍珠莲雾种苗 。5年过去了,满坡的莲雾树已亭亭如盖 。
海岛县|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文章图片
在福建省东山县下西坑村,海面上的网箱和浮球由塑料泡沫材质换成了蓝色环保塑胶材质,海面清澈(12月15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任远 摄
“5年前,合作社不仅送给我树苗,还派了专家,手把手教我和老伴种莲雾 。我们家去年仅通过莲雾就增收了2万多元 。”张秋水说,之前还担心自己年纪大学不会种植技术,如今也成了“半个专家”,日子愈发红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