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前提是区域化


区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前提是区域化
文章图片
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应以经济区为代表建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再进一步发展就是跨区域合作,遵循的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这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值得研究 。
■本报采访人员 温才妃
“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某某大学 。”很多人童年时,都受过类似的升学刺激 。
家住广东的余荔也不例外 。家长常对她说“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省内大学” 。后来她努力学习,考上了北京高校,但有意思的是,此时高等教育的焦点却悄然转向了粤港澳 。如今身为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的余荔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 。
和她有着类似“梦想”的学者还有很多 。
12月11日,“区域现代化与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院校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2020年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70所高校及学术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共议区域现代化与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等话题 。
高等教育面临三大变局
在讨论区域教育的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国院校战略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光礼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指出三大变局——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 。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51.6%,步入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向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过渡,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是“高校办学经费的变化” 。
高校的办学经费正逐渐从依靠政府向依靠社会、依靠高校自身发生转变 。财政部近年也在引导各高校逐步拥有健康的财务状况,希望高校的事业收入占比稳步增长 。
在这样的情形下,高校出现了一波新趋势——中西部地区的原“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纷纷南下、东进扩充资源 。
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大学的形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不少高校都在探索该轮工业革命背景下,大学将产生怎样一种新的组织模式 。
“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一定要把自身与所处环境结合起来,才能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周光礼说 。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出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周光礼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设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事实上,高等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化,首先必须实现地方化、区域化” 。
美国相关研究发现,最佳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单位是州,所以在美国“只有州立大学,没有国立大学”,每个州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 。
然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有反复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区域,以大区为单位建设高等教育体系 。每个大区的“标配”是至少有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一所重点理工科大学、一所重点师范大学和一所重点农业大学等 。
应该说,六大区只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实际上仍是以国家为单位组建高等教育体系 。于是,我国在后来的改革中,加强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地方统筹为主,开始探索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
上海曾想走在这项改革的前列,探索部属院校下放地方 。但有些高校很快便“后悔”了,其原因并不复杂,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在政策、人才等各种资源配置上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这就使得以省级统筹为主的改革进展缓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