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既能饱腹又能补肾的糖炒栗子,连乾隆爷也都爱( 二 )
由此可见,中国栗是在中国绵延数千年,渊源颇深的食物。在美洲,美洲栗的分布曾经也极其广泛,19世纪的美国铁道枕木、电线杆、煤井支柱等木材几乎都来自美洲栗的栗木。然而因为受到“栗疫病菌”的攻击,短短几十年内,30亿棵美洲栗树变成了功能性绝种的“活死树”。相比之下,中国栗一直在我国生长繁衍,“家族兴旺”。根据《中国果树志·板栗卷》记载,中国板栗品种在300个以上,分布在北至辽宁凤城、南至海南岛的全国26个省、市、区,按照大类可分为北方栗和南方栗两种,按照区域细分,还可以分为华北、长江流域、西北、东南、西南、东北等六个地方品种群。栗子在中国大地上的美食衍生多种多样,但风靡大江南北、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吃食还属糖炒栗子。
文章插图
【 砂石|既能饱腹又能补肾的糖炒栗子,连乾隆爷也都爱】栗子树
糖炒栗子的鼻祖
栗对中国胃的抚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常有体现。
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有诗:“寒谷梨应重,秋林栗更肥。”唐代诗人杜甫曾说:“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则赞:“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同样位列“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也是栗子的美食爱好者,有人做过统计,陆游诗句中栗子出现的频率格外多,如“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等,而其中“地炉燔栗美刍豢,石鼎烹茶当醪醴”,说的就是糖炒栗子。
古人炒栗子的方法,小众者有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所说的“雷公栗”:在形状像茶壶的“铁铫(音diào)”中间隔放一个蘸油和蘸水的栗子,再堆满四十余颗后放在炭火里加热,爆裂声响起就意味着栗子也熟了。而清代文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的炒栗子更为主流,做法和今天街头的炒栗法差不离:“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美。”
炒栗子的美味,体现在炒制过程中的热闹,糖炒栗子壳的油亮,散发出的甜香,剥开栗壳的热气腾腾,以及黄金栗肉入口的沙糯香甜,难怪古人还给糖炒栗子起了个别名叫作“灌香糖”,有诗云:
“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灺(音xiè),门前高喊灌香糖。”
而生于南宋的诗人陆游,在晚年时吃到“灌香糖”,心头的滋味却充满苦涩和失意。在《夜食炒栗有感》里,陆游哀叹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这首诗的题后还有自注:“漏舍待朝,朝士往往食此。”“漏舍”指的是和宁门外,百官等待早朝的聚集处。此时南宋都城已退居临安,汴京气象只能随铁马金戈入梦来。
陆游在《老学庵笑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栗,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
李和儿是何许人?相传北宋开封的李和儿是糖炒栗子的鼻祖,最早发明了用沙、蜜翻炒,使栗子大小均熟且便于剥离的技术。
然而靖康之难,汴京沦陷后北方失守,民不聊生。传说炒栗业的祖师爷李和也被掳到北京,家破业敝,求归无门。当得知南宋使臣来到被金人占领的燕京时,流落燕山的李和之子,辗转将炒栗献给南宋的使臣,以寄托故国之思。
清 人 祝 德 麟 有《糖 煼(音chǎo)栗》诗也指出:“礓砂黑似铁,崖蜜渐渍之。和栗入翠釜,翻覆搅不疲。生熟均子母,光泽含肤肌。黄中遂通理,解脱无黏皮。谁能传其袐?汴州李和儿。燕蓟产最美,方法今未隳(音huī)。”
推荐阅读
- 芹菜|冬天吃红薯不如吃它,买20斤囤起来,做早餐吃,低脂又饱腹,真香
- 黑芝麻|不加1滴油1粒糖,低脂饱腹又好吃,健康更解馋,多吃0负担
- 好吃|减脂瘦身必备!无油无糖好吃又饱腹,天天吃都不腻!解馋更健康
- 贝果|早餐别吃包子馒头,试试新吃法,低脂饱腹,营养全面,简单快手
- 低脂|大鱼大肉过后,最适合来一杯低脂饱腹的下午茶,好吃到飞起来!
- 香甜可口|这样的主食当早餐,不仅可以增强饱腹感,低脂无油更健康!
- 馅料|懒人包子的做法,少油少盐,低脂饱腹,减肥期间也能吃,营养解馋
- 可可粉|「减脂餐」肉桂苹果烤燕麦~无糖饱腹
- 我家常吃的减脂餐,有菜有肉有主食,一招就搞定!低脂饱腹又好吃
- 早餐|冷天早餐,我家隔三差五吃萝卜饼,搅一搅煎一煎,香软料足还饱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