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青|“碳中和”月饼来了! 是高端上档次还是“智商税”?
【 蒋南青|“碳中和”月饼来了! 是高端上档次还是“智商税”?】“碳中和”是今年经济领域中的热词,目前也“破圈”渗透到了月饼市场。几款打着“碳中和月饼”旗号的产品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中冒头,引起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与好奇。“碳中和月饼”到底是什么月饼?是新品类还是“智商税”?
采访人员看到,一家北京企业推出了所谓“国内首款碳中和月饼”,一家上海企业推出了所谓“碳中和定制月饼礼盒”……与其他月饼相比,采访人员手上的这几款“碳中和月饼”在口味上比较常规,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上也没有特别之处。
于是,采访人员拨通一家企业的销售电话,咨询“碳中和月饼”有何特殊。企业销售人员对“碳中和”避而不谈,而是更加强调自家月饼的“有机”特色。
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碳中和”与“有机”并不是同一维度的概念,就目前市面上的情况而言,所谓“碳中和”更像是给产品“戴了一个华丽的帽子”。“月饼生产企业打出‘碳中和’口号,其实是有意迎合国家政策。这当中到底是营销噱头还是真的有干货,有待市场检验。”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如果月饼消费存在一定“碳中和”“低碳”概念的话,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考虑:例如,可选用非肉类原料,因为相较而言,肉类生产往往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月饼包装应使用绿色环保、可回收可二次利用的材料并防止过度包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二氧化碳的“正负相抵”,从而达到“零排放”。
遗憾的是,采访人员手上的几款所谓“碳中和月饼”基本没有标注此类信息,只看到一家企业有所标注。该款产品的包装中还写道,一块月饼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30克,其中,原料环节、包装环节与月饼生产环节是碳排放量前三的环节,分别为70g、29g与25g。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认为,月饼生产企业开始披露产品的碳排放数据是个好事,将使得低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披露碳排放数据并不意味着“碳中和”,不建议大家在营销中随便使用“碳中和”这一概念,“碳中和”也需要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一些认证。所以,目前所谓“碳中和月饼”更多是一种商业营销。
专业人士提醒,“碳中和”不是一个万能的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相关生产和销售企业要适可而止,不能让严肃的经济概念沦为炒作营销的“垫脚石”。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盒装|牛奶为什么盒装的会更贵?辨别清楚这“3不同”,再买就会挑了
- 泰恩·米霍安|59岁的披萨外卖“小哥”潜水送披萨,最喜欢看到顾客惊讶的表情
- 消费者|“网红”蛋糕放心吃!深圳发布2020年10款蛋糕产品检测报告
- 元旦|菜做完了却不吃?新年第一天,这几桌饭等一群“闪电侠”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