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厨师行业的8个“潜”规则( 二 )


五、拍瓣蒜都要见功底
什么样的厨师有资格被人称作大师?他不仅要功底扎实 , 创新精彩 ,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不拘小节 。 有的厨师切完了菜 , 刀往菜板上一戳;炒完菜出锅 , 勺子一撂 , 满眼满灶的碎菜和滴滴答答的酱汁点子 , 只等着徒弟来“擦屁股” , 那这种厨师永远也成不了名厨 。 真正的大师 , 是连拍蒜这样的细节都很讲究的 。 用刀拍蒜时 , 蒜瓣很容易一粒粒蹦到案板外面去 , 可你要是把蒜堆在案板中间 , 用干净的布一蒙 , “啪”一刀下去 , 就事半功倍了 。 真正的功夫 , 往往就在这细微之间 。
六、雕刻是个“小老婆”
很多人都对雕刻有兴趣 , 哪里有厨师表演雕刻 , 围观的人准是里三层外三层 。 回家后两晚上不睡觉 , 萝卜砍上三百斤 , 也得雕出一条龙来 。 可这有用吗?没什么用 。 厨师看雕刻 , 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 就象找“小老婆”的心态:留之则耗时耗力 , 弃之则心有不过 。 “小老婆”美虽美矣 , 可关键时候不但指望不上 , 恐怕还要坏你事儿 。 客人来吃菜 , 闻的是香 , 吃的是味 , 只要不是烹饪大赛 , 一般没人要先对菜的“姿色”品评一番 。 相反 , 那种华而不实的菜才是最容易给人骂的 。 想把“小老婆”扶正、恨不得把精力全放在雕刻上的人 , 完全是走火入魔 。
七、死守秘方 , 死路一条
有的厨师总向往能学到一些“祖传秘方” , 其实 , “祖传秘方”就是没有秘方 。 做菜跟配药不同 , 不是不吃这种药 , 病就治不好 。 人家吃不到你用秘方做的这个菜 , 也饿不死 。 而且 , 到底真有没有这个秘方还是两看的事情 。 一种情况就是纯粹炒作 , 以此增加神秘咸 , 抬高自己的身价;另一种是在配方上确有特殊之处 , 但也正是这种“正宗”秘方 , 容易被店家奉为金科玉律 , 不论食客的口味如何瞬息万变 , 他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 这种店 , 可能会因为“秘方”的噱头而红火一阵 , 但在几年后 , 不拿来交流、不补充新鲜血液的“秘方” , 必然会把你的全部创新念头都扼杀在摇篮里 。 所以 , 把所谓的“祖传秘方”捂得紧紧的 , 它不会象酒越藏越香 , 而只成为了自杀的一条途径 。
八、国外其实是炼狱
很多年轻的厨师都向往出国 ,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国外的馅饼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在新加坡 , 中国厨师的工资只和洗碗工的工资相近 , 而干的活却相当于国内三到四个人的工作量 , 病了也得挂着吊瓶来炒菜 , 这在新加坡很平常 。 刚去的人可能觉得能拿到这么多钱 , 爬着回家也愿意 , 但时间一久或者是觉得累了 , 或者觉得钱比人家少了 , 就摆不正心态了 。 新加坡的雇主对很多中国人的评价是:很挑剔、爱计较 , 很容易闹情绪 , 工作能力输给马来和本国的工人 , 却总爱拿工资和待遇低过人来抱怨 , 有的甚至鼓动厨师全体辞职 , 这种行为影响很坏 。 所以想出去 , 就要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 免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 弄得同乡找工作也要碰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