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杜绝“酒局文化”还得更多人说“不”


文化|杜绝“酒局文化”还得更多人说“不”
文章插图
随着“阿里巴巴女员工被侵犯”事件持续发酵,所谓“酒局文化”也引发全网讨论,大量网友现身说法,言语间满是苦之久矣的共鸣:“年轻人反感的不是酒,是酒局”“文化是有内涵、有雅趣的,酒局算得上哪门子文化”……
透过留言不难看出,越来越多人讨厌“酒局文化”,厌恶的不是酒本身,而是附着于“局”上的各种“灰色文化”。冗长无聊的寒暄絮语,被迫陪酒的无可奈何,没完没了的劝酒、逼酒、敬酒环节,以及夹杂开黄腔、秀低俗、耍酒疯等冒犯行为,都让人极度不适。尤其当这套“灰色文化”嫁接到商场职场,更是进一步走向异化,“不喝酒就是不给领导面子”“不喝酒就谈不成业务”,在等级、利益等压力下,这“酒”喝与不喝成了一种服从测试、权力规训,背后甚至与职场霸凌、性骚扰等挂钩,是广大职场人“不能承受之重”。
在讨伐“酒局文化”的声浪中,不少人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届年轻人对此尤其不买账。在近日一项名为“年轻人有多反感酒局文化”的问卷调查中,超过50万网友投票表示“极度反感不能接受”。今天的年轻一代,法治意识更强、规则意识更强、自我意识更强,不愿成为被迫社交中的工具人。这种思维投射到职场上,就是“我希望打动你的是我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而不是我的酒量、我的吹捧。”面对一些变味的酒局,他们也更倾向于说“不”。随着年轻一代成为职场上的中坚,一定会成为改变“灰色文化”的力量。
【 文化|杜绝“酒局文化”还得更多人说“不”】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铲除陋习还需久久为功,还得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这些年,“八项规定”出台,多地政府部门“禁酒令”持续升级,解放了一批“陪酒专业户”,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作为市场主体的各个企业、各种大厂,也不妨在企业文化中“吐故纳新”,在职场规则上“破旧立新”,让每一位能为团队创造真正价值的员工,不需要再通过酒桌来刷存在感。将酒和人都从“局”中解绑,也会让商场职场文化得到净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