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你爱吃大蒜吗?让人欲罢不能的食材,深挖大蒜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蒜 , 真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食物 , 喜欢它的人 , 每顿饭都少不了 , 讨厌大蒜味道的 , 则连放了大蒜调味的菜肴都难以下咽 , 对这种神奇的让人爱憎分明的食物 , 我们还真需要了解一下它的起源来历 。
大蒜本来原产于西亚 , 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地中海地区的主要调味品 。 在古埃及 , 大蒜就耿家备受推崇了 , 甚至曾被当作货币流通过 。 而以大蒜作为护身符的习俗 , 至今仍流行于希腊等地 , 像熟知的说法 , 吸血鬼怕大蒜头 , 应该就是传承下来的精神寄托 。
据记载 , 大蒜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传入中国的 , 这要感谢当时杰出的外交家张骞 , 正是由他出使西域 , 经由丝绸之路带回了大蒜、葡萄、胡萝卜、黄瓜、香菜等农作物 , 才让我们的餐桌丰富了起来 。
当时西域人被为胡人 , 而宋代罗愿所著的《尔雅翼》中有“胡人以大蒜涂体 , 爱其芳气 , 又以护寒”的说法 , 可见古时大蒜在西域是很流行的 。 综合这些史料 , 我们可以认为 , 大约是在公元前126年 , 即张骞出使西域回国的时候 , 大蒜正式在中国落户 。
刚开始的时候 , 大蒜还只是贵族上层的珍贵调味品 , 随着种植普及 , 慢慢的大蒜成为了古人饮食中重要的一种调味食材 。 大蒜之所有非常快的占有市场 , 不仅仅是因为它调味的作用 , 更多的是它的医用价值 。
元朝王桢在《农书》中写到“生则气辛 , 熟则甘美 , 种之不蠹 , 食之有益” , 表明大蒜的食用价值高 。 三国时 , 名医华佗用大蒜治愈很多蛔虫病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总结出大蒜功效为“通五脏 , 达诸窍 , 去寒湿 , 辟邪恶 , 消肿痛 , 化积肉食 。 ”李时珍还用大蒜给人敷足心 , 治疗鼻出血不止的病人 。 南宋叶梦得所著《避暑录话》说 , 有人暑月骑马赶路 , 中暑倒在地上 , 王相让人用大蒜和道上的热土研烂 , 再加一盏水取汁液 , 撬开牙齿灌下去 , 没过多久就醒过来了 。 所以 , 唐宋时代的官差信使出远门都随身带一包蒜 , 以防中暑 。
再看国外对大蒜的医用理解 , 话说2100年前 , 凯撒大帝远征欧非大陆时 , 就曾命令士兵每天要服一头大蒜以增强气力 , 抵抗疾病 。 时值酷暑 , 瘟疫流行 , 对方士兵得病的成千上万 , 而凯撒士兵没有一个染上腹泻 。 结果仅用短短几年便征服了整个欧洲 , 建立了当时最强大的古罗马帝国 。 一战中 , 大不列颠帝国的军需部门曾购买10吨大蒜榨汁 , 作为消毒药水涂在纱布或绷带上医治枪伤 , 以防止细菌感染 。 二战中 , 由于药品严重缺乏 , 许多国家的军医都使用大蒜为士兵治疗伤口 。 当时苏联曾把大蒜汁叫做“盘尼西林” 。 抗日战争中 ,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医也曾用大蒜防治疾病 。 这么看 , 家国天下 , 大蒜的功劳功不可没 。
那么大蒜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重视呢 , 到了今天 , 对大蒜的了解已经让我们知道大蒜的成分 , 因为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效果 , 所以它对杀菌消炎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 对多种致病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 , 而且大蒜的妙用还在不断发现中 , 民间的很多很有效的治病偏方中都有着大蒜的身影 。
推荐阅读
- 带鱼|红烧带鱼
- 饺子|朋友说你家的早餐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我只能说,每家的饮食不同
- 葱爆羊肉|冬天最适合吃羊肉,教你8种羊肉做法,滋补暖身,鲜香味美,好吃
- 彩椒|你炒的鸡胸肉又干又柴?方法不对!跟我学一招,香润滑嫩吃不够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辣椒|同样是吃货,为何福建胖子少?看完福建人的一日三餐你就明白了
- 荷兰豆|元旦家宴菜单已出,8菜2汤,照顾到男女老幼,搭配合理家人爱吃
- 鸡胸肉|教你10道家常红烧菜的做法,两天不吃就馋得慌,客人吃了连连夸赞
- 豆芽|孩子不爱吃蔬菜,推荐8种好吃的冬菜做法,营养丰富,上桌就抢光
- 蒸菜|元旦家宴,学会这6道蒸菜,简单快手,营养不上火,全家老小都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