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包|网红欧包霸占了年轻人,鸡仔饼只能靠老街坊帮衬

“包治百病” , 体现在年轻人的排队热潮 。
傍晚时分 , 广州市天河区某家标榜潮牌中式点心的铺位前 , 一拨又一拨年轻人赶来排队 。 队伍再长 , 他们也不嫌麻烦——毕竟在社交平台上 , 这是众多网友“心心念念”的网红点心 , 不论是酥饼 , 还是糕团 。
路人倒是有点好奇 , “这是啥面包这么好吃?得排这么长的队?”
他们不知道的是 , 年轻人用脚步赶来“集赞” , 烘出了烘焙行业的一片火热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今年全国新增16.6万家烘焙相关企业 。 具体至地区分布 , 广东以3.8万家排名第一 。
新式烘焙品牌看中了广东的美食消费实力 , 鲍师傅、虎头局等多个网红品牌陆续进入布局 , 社交平台掀起的种草分享热潮迅速转为排队打卡人气 。
嗅到商机的资本自然会来凑热闹 。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 , 今年前9个月 , 烘焙行业投资事件多达22起 , 总融资金额达57亿元 。 有品牌在短短半年内获得多次融资 , 有的甚至达到单店1个亿的高估值 。
然而 , 热闹的烘焙市场也有冷静的一角 。 今年以来 , 上海宜芝多、广州东海堂、北京三宝乐等知名品牌陆续传出歇业、闭店的消息 。
老式烘焙品牌人气下滑 , 饼屋老板最有体会 。
“一蚊(粤语 , 意指一块钱)一个蛋挞、菠萝包都不敢涨价 , 就是赚点人气 。 ”陈大姐经营的饼屋在广州北京路商圈 。 说是商圈 , 但其实藏在居民楼里 , 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 亏钱赚吆喝 , 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
资本入局烘焙赛道 , 新老品牌交锋 , 传统面包店不得不面临生存抉择 。
街坊战场
堑口市场是广州市内鲜有的内街市场 。 说是菜市场 , 实际是由一条条巷子组成 , 麻石铺成的小路两边 , 是前铺后居的住房 。
何力(化名)经营的饼屋就在堑口市场入口 。 早上10点后 , 市场人潮越加汹涌 。 老广州人习惯叹完早茶后 , 慢悠悠来到市场买菜 , 顺道来这里带上几个面包蛋糕 。 何力的饼屋面积不过10平方米 , 4个店员在里面走动 , 只能侧着身 。 双开门的面包柜占了四分之三的位置 , 仅留下不过半米的通道 。
面包柜里面满满当当地摆着新鲜出炉的牛角包、肠仔包、纸杯蛋糕 。 想买面包 , 得先在门口排队 , 才能挤进去店里挑选 。

欧包|网红欧包霸占了年轻人,鸡仔饼只能靠老街坊帮衬
文章图片

藏在菜市场的街坊战场 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梁施婷/摄
排队的人多数是老街坊 。 搬走多年的郭叔特意回来排队买鸡仔饼 , “这里的鸡仔饼好吃!”每逢过节 , 他会来买饼送礼 , 他最惦记这口味道 。 “鸡仔饼特别甘香 , 以前还有冰肉(将肥肉用大量的白糖与适量的烧酒拌匀腌制而成) , 但现在讲健康 , 就没有了 。 ”
提着6包鸡仔饼 , 陈叔心满意足地挤出饼屋重围 。
【欧包|网红欧包霸占了年轻人,鸡仔饼只能靠老街坊帮衬】在粤港澳地区 , 传统面包店通常被称为饼屋或者饼店 。 一个“饼”字 , 涵盖了大千世界 。
古时候 , 无论是水煮、笼蒸、火烤还是油炸 , 这些面食被总称为饼 。 西晋文人束皙用《饼赋》介绍饼的美味:“春宜用曼头(馒头),夏宜用薄壮(薄饼),秋宜用起溲(发酵制成的面食),冬宜用汤饼(面片),而四时适用者唯牢丸(汤团) 。 ”
到了现代 , 饼店包罗万有 , 涵盖中西 。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 , 国人对西式烘焙的熟悉度与日俱增 。 大量商家正是看中了这其中的机遇 , 纷纷涌进烘焙赛道 。

欧包|网红欧包霸占了年轻人,鸡仔饼只能靠老街坊帮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