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桂林油茶焕发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桂林油茶焕发新生机
茶 , 是为中国国饮 。 茶叶在远古时期就已进入华夏先民的生活 , 据说始于神农时代 。 武王伐纣 , 茶叶作为贡品出现 。 战国时 , 茶叶种植已有一定规模 。 魏晋南北朝 , 已有饮茶之风 。 隋朝 , 喝茶已成为普遍现象 。
【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桂林油茶焕发新生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 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 ,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 ,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 三国魏张辑在《广雅》记载了最早的饮茶方式:“荆巴间采茶做饼 , 叶老者 , 饼成 , 以米膏出之 。 欲煮茗饮 , 先炙令赤色 , 捣末 , 置瓷器中 , 以汤浇复之 , 用葱、姜、橘子芼之 , 其饮醒酒 , 令人不眠” 。唐代樊绰《蛮书》中也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 ”中国地域辽阔 , 茶类品种花色繁多 , 饮茶习俗各异 , 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 , 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
桂林油茶传承有序 , 是中华茶文化的灿烂瑰宝之一 。 其制茶方式、饮用习俗传承上古茶文化 , 并结合本地特色 , 创新发展而成 。 在桂林 , 茶的喝法不同于当今常见的热水冲泡 , 而是使用铸铁茶锅和木质小锤“打油茶”:先将铁锅烧热 , 加少量素油 , 待油熬透 , 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 , 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桂林本地茶叶 , 用小木棰反复敲打 , 使茶叶佐料风味俱出 , 再加入清泉水和适量的盐 , 待烧滚 , 倒入小碗 , 加上葱花 , 放点炒米 , 红绿点缀其间 , 味道醇厚 , 香味四溢 , 更兼消食健胃、祛湿避瘴之功效 , 好食者谓之“早餐一蛊一天威风 , 中午一蛊劳动轻松 , 晚餐一蛊全身疏通”。
文章图片
桂林油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 形成恭城油茶、灌阳油茶、平乐油茶 , 以及全州、龙胜、资源等县各具特点的油茶流派 , 其“打油茶”的核心制作工艺趋同 , 佐料和配餐食物却各具特色 , 极大地丰富了桂林油茶的花色品种和文化内涵 。 从2008年开始 , 桂林的恭城油茶、全州姜茶、平乐水上油茶、灌阳瑶族油茶、龙胜苗族油茶的制作技艺 , 先后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21年 , 瑶族油茶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 尽管各个地区的油茶制作技艺有略微差异 , 但都同样拥有甘醇的口感、浓郁的香味 , 各自拥趸无数 。
文章图片
据桂林市油茶美食协会会长余佳骏介绍 ,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 , 不少行业都受到冲击 , 油茶经营却逆势增长 。 目前全桂林有1600多家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门店 , 年营业收入超过35亿元 。 桂林油茶产业链不仅辐射到乡镇、村庄 , 带动村民种植茶叶、生姜、红薯、芋头 , 制作麻蛋、炒米、排散、糕点等原材料 , 还推动电子商务、物流、宾馆等产业共同发展 , 上下游产业链产值预计超过100亿元 , 成为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产业 。 千年小油茶 , 有望成为百亿大产业 。
推荐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最出名的7道小吃,特色天津味,香甜酥脆,你都吃过几道呢?
- 减肥餐|桂林美食之桂林米粉
-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数九”来份砂锅菜!扒一扒这件古老厨具的前世今生
- 猪白肉|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鲅鱼饺子制馅儿大法
- 传统|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金芳非遗手工粘豆包
- 小吃|桂林最有名的10种小吃,桂林特色美食大合集,你都吃过哪几种?
- 竹签子|【吃货辞典】桂林的酸
- 生意兴|孙桂林,祝你生意兴隆!
- 非物质文化遗产|龟苓膏+漓泉啤酒 外国友人感受舌尖上的广西
- |桂林路烤鹅界的扛把子,特色的鹅头鹅翅那小味保证吃完就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