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有什么特征?


满族有什么特征?

文章插图
【满族有什么特征?】纯种的满族人面部特征:仅供参考(因现今多满汉混血缘故,很多特征已不明显,请勿对号入座) 1. 头型:分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吉林以南多为长头型,黑龙江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的通古斯族群)多为圆头型,即宽面,颞叶(眼睛两侧)部位发达 。2. 鼻子:鼻梁挺直,是指从眉弓到鼻梁骨(山根部位)连贯,没有明显的塌陷 。鼻尖并不像白人那么高,所以从侧面观看的话,鼻梁的侧轮廓不会有太大的倾斜角度 。3. 眼睛:大多数的满族人眼睛颜色偏黄或褐色;还有更加珍贵的灰色的眼睛,即瞳孔的颜色偏蓝灰色,在夜晚用灯光照耀会更加明显;现今在部分锡伯族人中能发现此种特征 。4 . 上眼皮内眦现象 。5 . 少数满族人头发或者胡须的颜色发黄 。6 . 颧骨结构明显 。辛亥革命以前,满族男子都剃去周围长发,束辫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女子头顶盘髻,佩带耳环,足着高底花鞋,穿宽大的直筒式旗袍,喜欢用绸缎在袖边、领边、衣襟等处饰以各种花边 。现在男子均穿制服和西装,女子旗袍已演变成为中国妇女的服装 。汉满男女穿戴服饰趋于一致 。清朝政府从东北地区发往西域屯田戍边的满族八旗兵丁的后代,现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族本称满洲,属东胡的一支,发祥于白山黑水之间,其族源可上溯至周代的肃慎,汉代为挹娄,南北朝时期为勿吉,一直到金、元时期的女真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三大支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满族来到开山南北是清朝西陲开拓事业胜利进展的产物 。清代满族只称名,不露姓民国以后才将姓提出来,且多为汉姓 。由于长期的交往融合,新疆满族除了忌吃狗肉、忌戴狗皮帽、逢节日妇女穿旗袍之外,其余生活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和汉族已基本相同 。满族人喜欢吃粘食,饽饽是满族人祭祀中必备祭品 。因为它便于携带并且经俄 。八旗兵打仗,用它做军粮 。它至今仍是满族人待客的最好主食 。因季节不同做法有别,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 。豆面饽饽,是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 。同时将黄豆炒熟磨面,饽饽蘸豆面,呈金黄色,又粘又香 。苏叶饽饽,是将粘高粱米用水浸泡磨面,将小豆煮烂成豆沙,包人苏叶中蒸成 。苏叶为农家所种,味清香 。粘糕饽饽,也是将大黄米、小黄米用水浸泡磨面蒸成,内可夹小豆泥,食用时蘸糖或油煎 。满族人习惯养猪,每年春节杀的年猪,把一部分肥肉腌在坛子里,以备一年的吃用 。其余的用来改善生活,款待来客 。最习惯吃的是白肉、血肠、猪肉、酸菜粉条 。吃饭时,把做好的菜连锅端上,将饭桌中间可自动开合的圆板拿下,锅坐在桌上,桌下放一火盆,对准锅底加热 。有的人家备有宽沿大火盆,将莱锅坐在支起来的铁架上 。火苗徐徐升起,菜锅嘟嘟作响,众人盘膝围坐,从锅中直接夹菜,面前放一酱碟(放在火盆沿上)用来调味 。逢节庆日,满族人都吃饺子,阴历除夕年饭必吃手扒肉 。满式糕点独具风味 。如“萨其玛”就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的糕点之一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 。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 。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 。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 。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 。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 。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 。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酒” 。新娘则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称“打下发” 。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 。彩车到新郎家时,洞房门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让喜轿车抬着新娘从火盆上经过,俗?quot;过火避邪" 。为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怪,新郎要向轿门虚射三箭;也有实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轿底射,以免伤着新娘 。接着,新娘被人扶出轿来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 。拜完北斗后举世闻名行“撇盏”仪式 。即头戴红盖头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猪肘一方、酒三盅、尖刀一把,萨满单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满语念经,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抛向空中,同时端酒盅齐把酒泼到地上 。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苍保佑新婚夫妇,使他们子孙满堂,白头偕老 。举行完以上这些仪式后,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搀进洞房 。新娘过门坎时,在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新娘必须从上面跨过去 。新房的床铺必须全科人铺设,洞房铺好后要在房内奏乐,称 “响房” 。新娘入洞房时,一小女孩手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前胸后背 。接着,另一小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面盛有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窝,俗称“抱宝瓶”,又叫“抱保媒壶” 。当新娘在床上坐稳后,新郎用秤杆把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揭去,叫做 “揭盖头” 。接下来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长寿面或子孙饽饽等 。节庆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 “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 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