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是近代佛学界乃至是文化界的奇人 , 其入世之时以才学闻名内外 , 斩断红尘之后精研南山律宗 , 数百年内与之并肩者可谓寥寥 。
且不说当今之人对于他传奇一生的不断感怀 , 就是与他同时代的文化名人 , 对于弘一大师也赞誉倍加 。
一生刚硬如鲁迅者 , 却以得到弘一墨宝为荣 , 欣欣然而不能自已 。而一向以毒舌薄凉著称的张爱玲 , 更是公开表示自己对大师的敬重:“至少在弘一大师的院墙外 , 我是谦卑的 。”
而如黄永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郁达夫、马叙伦等名人 , 更是不吝惜自己的笔墨 , 写下了大量回忆大师的文字 。
然而 , 这些文字美则美矣 , 笔者觉得其中有稍稍不足 。究其根本 , 或许是李叔同在成为弘一之后 , 已然悄悄地甚至是光明正大地被捧上了神坛 , 而关于其一生行迹的文字 , 在光影的流变与众人的参拜中已然失真 。
泉州承天寺与开元寺都留下过弘一的足迹 , 尤其是弘一大师晚年圆寂之前 , 驻锡于海滨邹鲁的佛国泉州 , 或许我们可以在此重现一个更为真实的弘一 。
文章插图
世人谈弘一 , 要么是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 , 要么就是谈论他身为李叔同时的过往 , 要么就是对已成悬案的“悲欣交集”揣测议论 。
但似乎大多数人都忘记了 , 李叔同也好 , 弘一也好 , 他终究不过是一个浮尘俗世中的人 。对于一个人而言 , 什么才是最最难以舍弃的身外之物呢?什么才是对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六尘和合之物呢?
家世?才华?声誉?财富?眷属?不错不错 , 世人看弘一 , 往往着眼于这些外在 , 故而大量的关于弘一的文字都局限于此 。所谓翩翩佳公子 , 一朝斩断红尘而专修律宗 , 这对于世人来说的确是极大的震撼 。
广屋精舍、娇妻幼子、挚友高堂、华衣美食、琴棋书画、半生才名 , 对于外人来讲 , 大概这些东西便构成了我们印象中的李叔同 。
而青灯古佛、衲衣破钵、经卷宝幢、粗茶淡饭、戒行精严 , 这些在外人的眼中 , 又构成了我们认为的弘一大师 。然而然而 , 对于弘一来讲 , 或许这些仍旧是不值一提的身外之物 , 能够终身与其相伴的 , 只有那一躯心识寄宿的色身!
“峨冠大带 , 布衣草履” , 这是外人眼中的自己 , 唯一能与有情众生相伴到老的 , 便只有那“反客为主”的肉身 。
文章插图
众生心性所迷 , 以为肉身便是我、意识便是我 , 殊不知自己只是一个寄宿者 。我们忽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色身 , 也本能地认为他人的色身即是本尊 , 愚痴中颠颠倒倒 。
人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与肉身的关系 , 大概只有在生病尤其是重病的时候吧 , 故而多病者往往与佛有缘 。
故而 , 要想真正地体味弘一大师的一生行迹 , 必然要从其多病的一生开始入手 。所谓膏粱 , 所谓才名 , 所谓眷属 , 不过是色身的附属 , 我们原来是寄居在其内的过客 。
弘一大师一生多病 , 这是世人所熟知的 , 但他究竟病在哪里 , 这是世人所忽略的 。幼年时多病的李叔同 , 写下了“人生犹似西山日 , 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句 , 这大概可以看成他与佛教因缘的开端 。
或许从此时开始 , 便注定了他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 而这样的因缘与历史上许多高僧的经历不谋而合 。
文章插图
久病未必能够成良医 , 但久病之人更能感受到无奈与孤独 , 而无奈与孤独是成佛的基础 。倘若没有无力感与孤独感 , 一个人是不会主动接近佛教的 , 没有历经旷世的孤独与悲戚 , 一个人学佛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
推荐阅读
- 芹菜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五彩椒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植物
- 玉米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千日红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酢浆草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三色堇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 88句 2023年早上好一句话晨语大全
- 88句 2023年一种说不出的心情语录文案大全
- 88句 2023年结束旅程的简短心情
- 红烧肉怎么炖好吃又不腻 红烧肉一般炖多长时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