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皮影戏 良友周报


良友周报(山西孝义皮影戏)
他们是刻画在牛皮上
活在昏暗灯光下的影子
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同类
但是在山西孝义
他们是不一样的烟火
孝义皮影小传
孝义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 , 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 , 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 , 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 , 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 。据专家考证 , 孝义皮影起于战国 , 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
2006年5月20日 , 孝义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山西孝义皮影戏 良友周报】他们身长几尺
大额头、蒜头鼻、头饰后倾
一张白幕是他们的人生舞台
唢呐和二胡声是他们的命运交响曲
千年间
他们从蒙尘的历史中走来
开始被人用竹竿操纵着的时候
他们是拒绝的
但久而久之
他们竟然习惯了这种束缚
为他们发现没有了人类
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这些可爱的人们
为他们塑像、奏乐、和唱
让他们的人生有了这样那样的故事
他们就是生于战国时期的孝义皮影
中国皮影的一个大家族
他们拙朴却也有趣
他们和这些艺人们
共同演绎了无数场延续了千百年的大戏
拙朴但不粗糙 , 影子背后大有文章
虽然被称为最接地气的民间艺术 , 但是在皮影制作上 , 孝义皮影一点都不含糊 。
一件皮影作品的制作 , 通常需要经过选皮、浆皮、下料、画稿、描样、镂刻、敷彩、熨平、罩漆、缝接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
如今孝义的皮影产品作为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 也被广泛用于各种装饰 , 成为了一种产业 。
一口道尽千古事 , 双手对舞百万兵
冯骥才在《散花》中曾写道:“孝义是块神奇的土地 , 胸过汾河 , 背靠吕梁 。此地人不单能耕善种 , 自给自足 , 还创造出各种艺术 , 或唱或演 , 亦雕亦画 , 以抒发情感 , 慰藉自己的心灵 , 其中戏剧尤甚 , 孝义皮影便是此中的精粹 。”
孝义是我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 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 。在孝义 , 从事戏曲行业的人有许多 , 农闲时期 , 勤劳智慧的孝义人爱听戏 , 也爱唱戏 。
一张白幕后面 , 是皮影戏艺人的天地 。他们虽不在台前 , 但却需要一样的生旦净丑、唱念做打 , 一样的起霸趟马、插科打诨 。
这些皮影艺人们 , 不仅在皮影操纵上要求手指灵活 , 更要在唱腔上有所造诣 , 同时还需要身体协调一致 , 记忆力足够强 , 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常辛苦的排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