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
*登门槛效应: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
*增减效应: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
*贴标签效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军方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军方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
*霍桑效应: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
推荐阅读
- 抖音十大网红排名 抖音第一网红是谁
- 中国十大律师事务所 中国首位聋哑人律师
- 世界十大强心食物 世界十大强心食物有哪些
-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指的是哪些
- 茶树遮荫效应研究进展
- 琉璃美人煞人物结局 分别都是什么归宿
- 幼龄茶树与小黑麦间作系统的生态效应
- 上海有什么特产或者独特点的礼物可以带回家? 分别有哪些
- 专科十大最好专业 就业率高的专业
- 十大经典老歌 十大经典老歌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