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经典清静经原文翻译 清静经全文及译文


道家的经典清静经原文翻译 清静经全文及译文

文章插图
《清静经》读诵及译文
《 清 静 经 》
1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
道家的经典清静经原文翻译 清静经全文及译文

文章插图
参考译文
老子说:大道看似无形无相,却能生养、孕育天地;大道看似没有情感,却能运转日月、使之周流不息;
大道本来没有名字,却能生发消长、滋养万物 。我不知道祂的名字是什么,勉强称祂为“道” 。
这个玄妙万千、包罗万象的大道:既有清净、纯洁,也有混沌、污浊;既有动机,也有静意 。
清阳之气上升,阴浊之气下降,因此可见,天空是一片清净,而大地就显得一片混浊;天体的运转属于运动之形,而大地的本体就相对属于静止之物 。
就男女而言,男人属阳属动,女人则属阴属静 。如果万物清阳之气不能保守,那么万物的本来灵性便容易下降;
万物本来的灵性如果下降,便失去了自性的主宰;万物如果失去了自性的主宰,就容易生起情欲之念,思想与行为便自然而然流于下体之末端;
万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流于下体之末端,便有阴阳之交合;万物如果有了阴阳之交合,便自然而然生长出种种轮回的万物 。
清净是混浊的源头,变动是清净的基石 。人如果能够常常保持清净之心,那么天地的精华能量就能回到自性本体之中 。
人的元神本是纯净无染、虚空无碍的,因受到人心的扰动,便蒙蔽了这原本清净平等的觉知之性;人的心性本来是喜欢清净的,却因受到俗情物欲的牵动而引诱失衡 。
因此,一个人如果能遣除这些贪念的欲望,人的心性,就能自然获得清净 。澄清心性之后,我们的元神,自然也就能保持清明 。
这样一来,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境所产生的欲望,也就不会生起了 。三种(贪婪、嗔怒、愚痴)人性之毒也就会自动消灭 。
有些人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他的心性尚未澄清,欲望还没有被遣除 。如果能遣除这些欲望达到清净的话,内观自心,会发现一切本无所住,又怎么会有欲望存在呢?
外观其形状,一切都在生住坏灭之中,并没有永恒不变的形体;若从更加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一切事物,会发现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都无法真正的拥有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