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的《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国语


虎口脱险国语(百看不厌的《虎口脱险》)
一部好电影,无论过了多少年再去回味,依旧令人激动和兴奋 。

最近就无意又翻出了一部童年时看了无数遍,今日依旧百看不厌的电影——

《虎口脱险》

相信不只是我,很多朋友一定也对这部二战题材的喜剧神作钟爱有加 。

50多年前,1966年12月8日,这部电影首次在法国放映,创下佳绩 。上映的16年后,1982年,这部电影来到中国,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译制后,片名被翻译为《虎口脱险》,轰动一时 。

从此之后,它变成了中国数代影迷难以磨灭的共同欢乐记忆,指挥先生、油漆匠、英国飞行员、纳粹军官、修道院嬷嬷以及他们的欢声笑语,就这样一个个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部让我们中国观众足足笑了快40年的喜剧 。

是否可以拿一切来开玩笑?

在《虎口脱险》之前,鲜有法国电影人敢想象通过喜剧来讲述二战法国德占期的故事 。

即使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在二战结束二十年多后,法国人仍然对那段充满国家创伤的记忆保持很大程度上的沉默,更别提拿它来开玩笑 。

据《虎口脱险》编剧之一、导演杰拉尔·乌里之女达妮埃尔·汤普森回忆,在他们决定拍《虎口脱险》之前,法国关于二战的喜剧可谓凤毛麟角 。克里斯蒂安-雅克导演、碧姬·芭铎主演的《宝贝从军记》(1959)可以算一部 。

至于如何表现纳粹,虽然恩斯特·刘别谦导演的经典喜剧之作《你逃我也逃》(1942)谈及了集中营——

“但它说的并非灭绝营!如果人们了解了纳粹残暴的真相,便笑不出来了” 。

于是,《虎口脱险》的编剧们陷入了自我疑问之中——

是否可以拿一切来开玩笑?现在来看,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鉴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据说影片在拍摄时对外宣称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 。

但是,这部“艺术实验电影”基本没放过任何一个能开玩笑的机会:英国人的、法国人的、德国人的,被占领时期的,两个阶层之间的,妻管严的……

多年后,《虎口脱险》导演杰拉尔·乌里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不认为一部电影可以消除可怕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打开一个小缺口 。我相信电影具有标本价值 。”

最伟大的喜剧导演和他的“铁三角”

杰拉尔·乌里可以说是法国最伟大的喜剧导演之一,除了《虎口脱险》(1966),他的《暗渡陈仓》(1965)、《王中王》(1982)、《雅各布教士历险记》(1973)和《疯狂的贵族》(1971)等一系列法式疯狂喜剧都颇受欢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