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民俗 二十四节气民俗有哪些


1、立春
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立春节、岁首、改岁、岁旦等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活动 。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自汉后统一使用历法岁节被挪到了阴历正月元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
2、雨水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历书说:“ 门 指 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 冰雪皆散而为水 。”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 。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 莫让一滴白白流”,“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雨水无雨天要旱, 清明 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 的农谚 。
3、惊蛰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天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 “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
4、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在春分那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在中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
5、清明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如古籍中所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6、谷雨
谷雨有“吃春”的习俗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