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马商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思茅设驿, 专开从到易武的茶马道, 此道从思茅向南行, 经黄草霸―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连―补岗―椅邦―曼拱―曼乃―镇越易武, 行程七天, 全长535华里, 是思茅通往勐腊、易武、倚邦、曼拱、革登等普洱六大茶山的茶马通道, 清朝廷上贡的(女儿红)就是从这条驿道运出的, 这是一条有一.五公尺宽的石铺大道, 它沿着原始蜜林遮盖的山岗竹头, 绕着重重唆岭, 从思茅通到勐腊易武, 这条茶马道用的石头, 全是河里的硬沙石, 思茅县志办姜定忠先生考查过, 小石如方斗大, 大石宽三十多公分, 长一公尺多, 重2-3公斤, 而路边连一个石子都没有, 石头全部是从其他地方抬来镶起来的 。 据史料中载:民国3年(1914), 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局长柯树动招佣临时工程队修开, 当时百性称它为“柯家大道” 。 这条茶马道经过的(卡房), 海拔为1527公尺, 是当时设在这里的一个检查站, 由内地或六大茶山出进马帮驮运的茶叶货物等都要检查, 交纳关税, 才可以走, 故得此地名:“卡房”, 而过去就是高酒房是路途上的食缩地, 海拔为1530公尺, 山高水甜, 用这里的水烤出来的酒, 滋味高, 酒度浓, 加上此地不沾村, 成了过路茶马商帮必缩之地, 赶马的或行卖商人到了这里, 牛马一歇, 先要一碗热茶下肚, 再要上一瓶老酒, 几碟小菜, 主人发了才, 盖了一栋雕龙书凤的青砖白瓦四合楼院, 被人称(高酒房), 因此, 高酒房也就成了这茶马道上的地名 。
思茅澜沧茶马商道
民国时期, 思茅到澜沧的驿站, 从思茅向西南行, 经整碗―翠云―糯扎―火烤寨―油炸房―锦章―澜沧, 路称七天, 470华里, 从澜沧雪林出境可至面甸腊戍 。 从澜沧―勐连―芒信出境至面甸万霍道, 由澜沧至西盟出境于面甸大道小径相接, 是边贸传统商道, 民国时期, 澜沧景遇茶山是普洱茶产区之一, 年产茶叶800多担, 外地商人赶着马帮从思茅到澜沧景遇茶山购茶叶达到昆明, 西藏或面甸销售 。
思茅江城茶马道
民国时期, 思茅至江城的茶马商道, 从思茅向东南行, 经倚象霸―石高箐―曼克老―营盘山―阿树―江城, 七个马站, 400华里, 从江城出口茶叶的商道是由江城李仙江坝留渡口顺江而下至越南莱州, 水路约200华里, 行程五天, 可直达港口海防, 再海运香港, 从江城到几个邻县和老挝勐鸟、越南莱州的驿道里程和茶商马帮站口, 据《江城县志》载, 有以下几条:1、由江城到墨江520华里, 计八个马站;江城勐烈街―河口―半边寨―曼兴―龙塘街―三星街―着落―墨江县城, 2、由江城到普洱420华里, 计六个马站;江城勐烈街―三家村―丫口寨―曼兴―铁厂河―草皮街―普洱县城 。 3、由江城到镇越易武350华里;计五个马站:江城勐烈街―阿树―曼汗―曼乃―曼丽―易武 。 4、由江城到老挝勐鸟120华, 计二个马站 。 5、江城勐烈街―大路边―老挝勐鸟 。
普洱思茅通国外茶马商道
中国昔日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即是茶马古道, 形成的历史已上千年, 其中基本路线有两条:第一条茶马古道是从云南的思茅普洱出发北上, 经大理、中甸、察隅、波密、拉萨、日客则、讲孜、亚东、柏林山口分别到面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四川的雅安出发, 经康定、昌都到尼波尔、印度 。 云南学者木宵弘、陈宝玉等, 90年前会实地考查过第五条通道―滇藏川茶马古道, 在《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载, 路线从普洱茶乡的思茅普洱开始北上经景谷―景东―南涧―下关―大理―丽江―中面―德钦―梅里雪山―西藏甲朗―碧土―察隅―印度、面甸 。 木宵弘先生他们从甲朗到碧土―扎玉―左贡―田妥―帮连到过昌都 。 从木先生标记的茶马古道线来看, 从西藏帮连通白马―然鸟―扎木(波密)―林芝―米林―郎县―加查―乃东―泽当―穷结―扎里―贡嘎北向曲水―拉萨 。 又从贡嘎西向通浪卡子―江孜―日客则―拉孜西下通定日―门哈帕―镍拉木―尼泊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