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术琐谈

玩紫砂、玩茶器 , 大多兴致所至 , 盘桓消遣 , 移思休闲 , 破闷解乏 , 品茗寻趣……倘做一本正经的慎重求知、严谨考证 , 反而有失原本的情趣与本来的意义 。 但要步入高端收藏 , 必然触及其“专业”与“学术”;否则只能停留浅显 , 永远得不到进步 。 专业与学术的见解 , 更不受阶级、等级、资历、疆域与年龄等诸多限制 , 能者为师 , 惟才是举 。 故而亟需:大众参与 , 多方探讨 , 群策群力 , 共同完善“已知与未知”的紫砂各类知识 。 诚望大家在物质丰盈的同时 , 也取得专业与精神上的“双丰收” , 真正达到“陶冶性灵” , 玩物壮志 。 学术探讨 , 决非一人之力而能成就 。 需要大家热情参与 , 真诚交流 , 不吝赐教 , 切磋砥砺 , 去伪存真而道艺併臻 。 紫砂研究 , 昔为小道 , 虽有文人参与 , 官方民相扶 , 却终难成气候 , 登堂入室的成为珍玩 。 而今盛世 , 紫砂天下 , 不可同日而语!
紫砂学术的研究:不迷权威 , 多为本悟;借鉴史实 , 综观高论;科学执导 , 求知探微;重视佐证 , 奉行真理 。
学术研究 , 远离利益之争 , 不分远近之别;跳出圈子看圈子 , 往往看得最为客观与真切 。 “紫砂” , 在特定环境 , 俨然成为爱好者的“信仰” 。 真正紫砂 , 绝非是某“个人”的“杰作”;也并非某“公司”的“产物” 。 大家皆信佛 , 而“佛”并非就是某个庙堂的摆设;或是某个圈子设立的图腾 。 佛 , 应在各自心中 。 学术研究 , 应是科学性的探讨探究 , 理智性的甄别分析 , 公正性的真实反映 。 毋需急功近利 , 力求完善全面 , 认真、客观最重要 。 只因看待紫砂 , 制造者、收藏者、经营者 , 各自有着不同视角与鉴赏方式:或从外向里、或从内向外、或从感觉与经验 , 形式不求一致 , 但终点应是相近 。 所以紫砂学术应分:专业学术、民间学术与商业学术 。 彼此虽然有别 , 但此中时有交叉 , 也常存共识 。 专业学术 , 是以历史遗存资料、陶瓷专家、学院教授、工艺大师与研究学者等共同谱写的专业资料 。 民间学术 , 是以普通的行业作者、民间收藏爱好者与其他领域爱好者等发起与参与完成的专业资料 。 商业学术 , 是以投资者、开发商与经营者和相关雇佣作者等以行销为目的而进行的专业策划与宣传造势 。 即便是商业学术 , 也能从中提取许多有价值的紫砂资料和取得一定的社会宣传效应 。
紫砂学术研究 , 乃是对整个紫砂艺术的充分分析及叙述细化 。 其中包括:起源、成分、造型、工艺、沿革、发展、鉴赏等 , 从史学资料到工艺技术 , 从手工业文化到哲学精神层面 , 工程繁杂又庞大 , 跨度跨界又冗长 。 紫砂创造 , 历来包罗万象 , 专业要求甚高;历史发展趋于狭窄 , 遵循传统章法 。 现代拓展过多 , 开展多维度尝试 。 多元时代 , 学术作用显著 。 而对于“紫砂”定论 , 也大家莫衷一是:有认为“紫砂”代表原料、代表性能、代表工艺、或代表品牌…… 应该都对 , 也都不全面 。 其实应有“小紫砂”与“大紫砂”之分:“小紫砂”只是小圈子里的产品 , “大紫砂”则是所有与之相关事物 。 因此“紫砂”的宣传工作 , 应无门户之见;抛却个人喜好;放低利益关联 , 客观地围绕“大紫砂”而开展 。 紫砂宣传 , 是承载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 必须讲求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 专业学术 , 至关紧要 , 它是公平的砝码与标尺 。
任何一种艺术 , 到达了一定成熟阶段 , 自然而然会产生专业学术 。 没有学术的艺术 , 应是伪艺术 。 紫砂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 , 都是“艺”为境界 , “术”是追求与达到的手段 , 二者同样攸关品质 。 大多紫砂行业者有偏于“术”的完善 , 只讲求工艺手法;而教授与学者们却重于“艺”的提升 , 更注重创新创意;彼此各擅所长 , 相得益彰 。 倘见“高端学术”而无“高端作品” , 是不适合的;只见“精良作品”而缺“学术阐述” , 同样也不适合 。 因为“工艺品”地位 , 远远未及“艺术品”;艺术作品的专业、学术“高度” , 在成熟的艺术市场是与“商业价值”来划等号 。 工艺层面可以临摹、代作;而学术则不能 。 论文与器型可以抄袭 , 而境界却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所以学术最难 。 专业学术虽难 , 即便专研有成 , 理论亦很难转换成商品而从中牟利;多数“吃力不讨好” , 故而一直从者寥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