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中国茶艺美学的总体特征( 二 )


3、自然之美自然之美其本义即自然而然 , 自然率真 , 把未经人化的自然奉为美的极致 。 所谓“自然之美” , 是“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顺 其自然”(《庄子•应帝王》) , 是“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 恩流夜郎旧游书怀赠江夏事太守良宰》) , 《李太白全集》卷十一) , 是“情性所至 , 妙不 自寻 , 遇之自天 , 冷然希言”(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实境》) , 是“不待思虑而工 , 不待雕琢而丽”(宋•张耒《贺方回乐府序》) , 是“一语天然万古新 , 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是“得于天然 , 不待雕琢 , 律吕自谐 , 神色兼备”(明 •黄子肃《诗法》) , 是“情真 , 景真 , 事真 , 意真”(元•陈绎曾《诗谱》) 。 在茶艺表 演中 , 就是不以形式的精雕细琢着意修饰取悦于人 , 而从自然无为的本性达到审美的愉悦 , 就是平淡中有不平淡 , 素朴中有真美在 。
4、含蓄之美所谓“含蓄之美” , 本意是指意思含而不露 , 耐人寻味 。 晚唐之际 , 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了“含蓄”的美学范畴 , 并用“不着一字 , 尽得风流”来形容诗歌的美学特征 。 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提出“语贵含蓄” , 强调简约含蓄 , 而有辞意不尽的余味 。 (《白石道人诗说》)解读“含蓄之美”的词句 , 古人有许多精思独创:是“言有浅而可以托深 , 类有微而可以喻大”(晋•张华《鹪鹩赋序》) , 是“一言而巨细咸该 , 片语而洪纤靡漏”(唐•刘知几《史通•叙事》) , 是“能状难写之景 , 如在目前 , 含不尽之意 , 见于言外”(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 是“高不言高 , 意中含其高;远不言远 , 意中含其远;闲不言闲 , 意中含其闲;静不言静 , 意中含其静”(宋•僧淳《诗评》) 。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强调诗歌要委婉含蓄 , 不要失之浅露时 , 有以糖和茶作比喻的:“人孰不饴之嗜也 , 初而甘 , 卒而酸;至于茶也 , 人病其苦也 , 然苦未既 , 而不胜其甘 。 ”(《颐庵诗稿序》)意思是:吃糖开始感到糖甜 , 因无余味 , 最终会觉得酸;饮茶开始觉得苦 , 因其余味不尽 , 就会苦未尽而甘出 。 作为茶艺来说 , 就是在天然自得之中 , 显示出一种言外之意 , 令人体悟到一种含蓄不尽的遗味 。
5、雕镂之美“雕镂”本意一指雕刻 , 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 而在美学中则采用第二义 , 指罗列事物 , 铺陈夸饰 , 雕绘辞藻 , 弘丽温雅 。 与此相近的词语 , 有“雕文刻镂” , 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 , 以为文饰;有“雕章镂句”、“雕镂藻绘” , 均比喻刻意修饰文辞;还有“雕风镂月” , 意指刻意吟风弄月 , 都存华光焕发 , 富丽气象 。 所谓“雕镂之美” , 则是“绮丽以艳说 , 藻饰以辩雕”(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是“若铺锦列绣 , 亦雕绘满眼”(《南史•颜延之传》) , 是“艳藻独构”、“润古雕今”(唐•李延寿《北史•文苑传序》) , 是“争构纤微 , 意为雕刻 , 糅之以金龙玉凤 , 乱之以朱紫青黄”(唐•杨炯《王勃集序》) 。
6、理趣之美“理趣之美” , 包括“理”与“趣”两个概念 。 “理”指事物的机体 , 本质;“趣”指生动活泼的意趣和风教作用的旨趣 。 所谓“理趣之美” , 是要把“理”与“趣”和谐地、辩证地融为一体 , 是“不烦雕琢 , 理趣深长”(宋•袁燮《跋魏丞相诗》 , 《?斋集》卷八) , 是“诗不能离理 , 然贵有理趣 , 不贵下理语”(清•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 是“辞理意兴 , 无迹可求”(清•薛雪《一瓢诗话》) , 是“理语不必入诗中 , 诗境不可出理外”(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 , 是“趣如山上之色 , 水中之味 , 花中之光 , 女中之态 , 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 , 唯会心者知之”(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