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 最复杂的绿茶

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 。
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 。 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 。 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
六安瓜片的产地十分促狭,只产于皖西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霍山县的部分地区,方圆五六十里,品质以金寨齐头山为最佳 。 瓜片前身就为“齐山云雾茶”,而齐头山所产茶被称为“齐山名片”,是瓜片中的极品 。
每年3月底茶树经过越冬期开始萌发新芽;4月初,一芽一叶初展,即第一个叶片长出;4月上旬第二个叶片长出;4月中旬第三个叶片长出;第四个叶片长出时应该在4月20日谷雨前后 。 当第四片叶子长出时,采茶人开始轻轻摘下第二片叶子 。
第一叶是不要的,因为长时间包着芽头,长出时就老了;而此时第二叶刚刚展开,页面长度在3厘米左右,既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保证叶片的嫩度,正好采摘 。 同时,茶树经过一年的积累,新叶独具精华 。
瓜片鲜叶的采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熟度,太嫩的叶片含水量过高,炒制后也无法做形 。
第二叶采摘后,隔1~2天后第三叶则叶形初展,即可采摘,以此类推 。 随着气温的升高,叶片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快 。 所以,在众多鲜叶中,以第二片为极品,最为华贵,传统上才称其为“瓜片” 。 第一片叶称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叶称为“梅片”,芽头称为银针 。
第二片叶就像18岁的女孩儿,第三片叶像21、22岁的女孩儿,第四片叶仿佛27、28岁,第五片叶就到了30岁了 。 再往后,就全是老太婆了 。
瓜片的黄金采摘期就是在谷雨前后的十余天内,一旦过了5月5日的立夏,气温上升快,叶片迅速变老 。 可以说,立夏之后,已无瓜片 。 此时采茶,已不需要绣花般的精细,用手掳采即可 。
采茶时期的天气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则叶片含水过多,容易发酵 。 如果天气热得太快,新叶加速老化,采摘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
采茶是个技术活,需要手法细腻,把叶片轻轻捏下,不可使叶片受损,也不能折断枝条 。 一般这种工作都是女孩做,手劲比较柔和 。 她们早上六七点钟就背上竹制的茶篓上山,身上带着中午的干粮和水,下午五六点钟才下山,到最远的茶园要走1小时 。 一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也只能平均采3~4斤的鲜叶,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采1斤鲜叶 。 一般4~5斤的鲜叶加工后才能产出1斤瓜片,所以一个工人一天所采鲜叶也产不出一斤茶 。
瓜片传统的采摘方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前采摘直接将长了四五片叶的枝条掐断,然后增加一道“板片”工艺——就是采茶回来后,将叶片从断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别归类,嫩叶与老叶用不同的火候杀青,而芽头可做毛峰,或将芽、梗加工后自己喝 。
现在“板片”工艺已经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要增加额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将分拣环节提前到采摘环节,可以尽量保证每片叶子的嫩度最佳 。
刚采回的鲜叶是没有味道的,经过10小时的摊晾后,开始散发出淡淡的花果香气 。 摊晾时不能被太阳直晒,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条件的要翻一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