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 , 它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 。 明代中后期逐步发展成为"茶灯戏" 。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 , 安远九龙山茶为清朝贡品 。 每年阳春三月 , 九州八府的茶商 , 云集于九龙 , 采购春茶 。 靓丽采茶女边唱采茶歌 , 歌声此起彼伏 , 一唱采茶歌 , 歌声此起伏 , 一唱众和 。 茶业发展 , 采茶歌也不断流传与发展 。 早在明万历年间 , 《插秧采茶歌》已进入了绅吏的"大雅之堂" 。 据石城崖岭《熊氏大修谱》记载:"每月夕花晨 , 座上常满 , 酒半酣则率小奚唱《插秧采茶歌》 , 自击竹附和 , 声呜呜然 , 撼户牖 。 时有联唱《十二月采茶歌》 。 此后 , 始源于同为客家人大本营-闽粤赣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粤东的采茶灯传人赣南 , 其与九龙茶区民间灯彩结合 , 演变成有简单情节与人物歌舞动作结合的采茶小戏《姐妹摘茶》 。 后经改编并加入纸扇等道具 , 创造了《卖茶》、《板凳龙》等剧目 。 剧中人物演变为二量一丑 , 即"三角班" 。 继而发展到有十三场、四十多折、十余人演出的《九龙山摘茶》等茶灯戏剧 , 采茶灯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 。 这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的戏种 ,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鲜明的地方特色 , 以及欢快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 , 因此获得迅速发展 。
台湾三脚采茶戏
三脚采茶戏是客家地区最为人熟悉的小戏 , 另外尚有其它的小戏 , 如相褒戏和拋采茶;三脚采茶戏的形式由大陆传过来 , 因所有故事场景都仅由二旦一丑呈现 , 故名「三脚」 , 在台湾所演出的戏码 , 多离不开「张三郎卖茶」的故事情节 , 因为剧情涉及采茶、卖茶 , 因此习惯称之「三脚采茶」 。 最初三脚采茶班的成员完全是男性 , 每个不到十人的小团体 , 在北部客家地区游走于各个客家乡民聚落 , 不搭戏台 , 不备砌末 , 在旷地广场里卖艺赚取赏钱 , 跑江湖 , 称为「落地扫」 。
特色介绍
由客家山歌演变成三脚采茶戏经改良戏时期 , 再到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的王禄仔卖药型态 , 到今天的文化场 (民间对政府文教预算补助演出活动的说法) , 其间三脚采茶戏表演的音乐及基本故事内容变化并不大( 不断改变的是表演的空间环境与观众 ) , 还是只有简单的人物、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客家民谣 。
三脚采茶戏中以一个茶郎的故事为轴 , 形成各个小段戏出 , 主要有上山采茶、送郎、籴酒、茶郎回家等几出;其余像桃花过渡、十送金钗、拋采茶、扛茶等几出则是另外再由茶郎的故事衍生而来 , 如扛茶则是籴酒再发展出来的 , 另外像病子、问卜、公背婆、开金扇、初一朝、闹五更、苦力娘等则是以这种情节发展模式另外而成 。
经历过改良戏时期 , 三脚采茶戏在采茶戏广播节目时期中 , 当时不论采茶戏广播节目 , 或在外促销药品的露天表演 , 所用的音乐伴奏乐器编制 , 和当时其它大戏所用乐器组合多已大致相同 , 也是以壳弦为主要的旋律伴奏乐器 , 另外以和弦(帕士)、大广弦、扬琴、笛为副;再加上一组打击乐器提点戏剧进行节奏 。
推荐阅读
- 陪你的爱犬做游戏
- 游戏和陪伴对猫咪都很重要
- 犬的游戏与运动
- 博美犬性格 撒娇可是博美犬的拿手好戏
- 大麦町犬的性格 特别喜欢运动嬉戏
- 陆鸿渐采茶相遇
- 外国茶事戏曲
- 采茶的方法与步骤,如何正确采摘茶叶?
- 《观采茶作歌》
- 《采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