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茶道专用
室町时代(公元1338-1573 年)后期 , 茶人千利休将饮茶与园艺、建筑、书画、花艺、礼仪等融为一体 , 独创茶道 , 引得权贵争相效仿 , 以京都为最 。
茶釜的生产中心逐渐由福冈、枥木转移至京都 。
十六世纪初期 , 京都内的三条区组建立了釜制造者协会 , 当时于那里制造的釜称为“京釜” , 是室町时代京都权贵茶道专用铁釜 。
京釜开始运用烧贯技术 , 当铸好壶之后 , 再放到火里 , 再用一个硬刷打整 , 使之有光滑好看的表面 。 同时也是为了将壶做出仿旧的外观 , 并生产了一个不带凸边缘(羽落)的壶 。
铜制釜盖是京釜与“芦屋”、“天命”最大差异之处 。 釜师用不易受潮的铜盖替代铁盖 , 以防止釜盖受水汽侵蚀 。
【京都铁壶史:更讲究文化美学的京都铁壶传承】极具个人风格
名釜师是“京釜”又一特色 。 相对“芦屋”、“天命”以地方为名 , “京釜”往往呈现出釜师的个人风格 。 优秀的釜师大多从属于权贵阶级 , 如专为大名织田信长、茶人武野绍鸥制釜的西村道仁 , 大名丰臣秀吉、茶人千利休的制釜师的辻与次郎 , 以及名越善正、西村道仁等等釜师 。 其中 , 名越弥七郎 , 名越家第五代传人 , 堪称当时京都第一制釜名人 。
十六世纪京釜变得格外出名 , 并且吸引很多铸造者来到这里 。 在釜会的铸造者从1543年的八个增加到1602年的六十七个 。 十六世纪的最后十年 , 日本进入到和平时期 , 对茶道用壶的需求日益增长 , 订单从京都暴增至芦屋与佐野 。 由于距离带来的不便 , 许多芦屋的铸造师被鼓励移民京都 。 这种趋势导致了后来芦屋和佐野釜产量的下降 。
更讲究文化美学和艺术性
京都铁壶——京都的铁壶制作方面更讲究文化美学和艺术性 。 盖子分为铜盖和以七种金属熔铸成的七宝铜盖 , 著名的堂号会在盖子里面刻堂号名字 , (并不是所有的老铁壶盖内都附款)下图是我的两只龙文堂老铁壶的壶盖 , 左为七宝铜盖 , 右为银摘座铜盖 。 京都铁壶的精品壶 , 壶身或有浮雕山水花鸟鱼虫 , 或汉字书法 , 一些名贵的还错金银 , 做工极为讲究 , 一些名家会在壶身留下人名款 , 即使是素壶也非常雅致 , 气韵十足 。
明治时期是京都铁壶的鼎盛时期 , 出现了相当多被如今的收藏者追捧的堂号及名家 , 如今铁壶收藏升温 , 主要以京都主流堂号老铁壶为主 。 这些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 , 在昭和期间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 , 大多堂号 , 包括赫赫有名的龙文堂就此绝迹 。 即使到了近现代京都铁壶制造业有所复苏 , 也是非常小规模 , 并且艺术性上也逊色很多 。 虽然到目前为止 , 也没有定义出来 , 到底被使用过多少年的铁壶可以称为老铁壶 , 但大多数被我们现在视为热门收藏的老铁壶 , 主要以战争前的为主 。
京都铁壶的传承脉络
京都铁瓶分为两大体系 , 分别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堂的龙文堂和一时与其为瑜亮的金寿堂 。 龙文堂是历史上第一家采用脱蜡法精铸铁壶的堂号 , 在铁壶爱好者狂热追捧的四大京都堂号中首屈一指 。 堂下有四大天王 , 大国寿朗、安之介(二代)、上田照房和井上 。 龙文堂家族二代的安之介 , 在铁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具有承上启下的宗师地位 。 他把过去的铁壶制作技巧加以总结改进 , 壶嘴、壶盖、手把及整体造型都逐渐完整 。 其作品制作工艺繁复 , 雕琢细腻精湛 , 深受日本本土乃至欧洲上层社会的喜爱 , 影响日本铁壶制作长达百余年 。
推荐阅读
- 岩铸的历史介绍:历时117年的南部盛冈铁壶名堂
- 日本铁壶的起源:铁壶的起源与历史你知道多少?
- 日本铁壶堂口与流派:日本铁壶有哪些名家流派
- 南部铁器如何成为流行?日本南部铁器的发展史
- 铁壶与煎茶文化:煎茶文化的发展对铁壶的影响
- 追溯日本铁壶的发源地:铁壶的发源地在哪里?
- 南部铁壶史:日本铁壶四大家族深厚悠长的历史关联
- 日本铁壶知多少?浅析日本铁壶的文化与传承
- 探秘铁壶:铁壶发源之谜!铁壶第一人到底是谁?
- 铁壶的器形演变:铁壶经历了哪些器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