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铁壶史:更讲究文化美学的京都铁壶传承( 二 )


相对龙文堂作品的花俏 , 金寿堂的制作风格偏向高雅素洁 。 就像紫砂有花货和光货 , 花货就是龙文堂体系 , 光货(又叫素壶)多出自金寿堂体系 。 金寿堂创办人雨宫宗兵卫和同时期的安之介为一时瑜亮 。 因擅长运用金、银、铜不同的金属材质镶嵌或浮雕于壶身或壶把上 , 以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及精致细腻的做工和稳定的质量出名 。 其作品深受欧洲贵族阶层的喜爱 , 现在欧洲的亚洲民艺馆还收藏着金寿堂雨宫的作品 。

另外相对龙文堂的四大天王金寿堂拥有五大支柱分别是云色堂、光玉堂、省铸堂、松荣堂、三德堂五大支柱 。 其中云色堂传承至今 , 一度代表了京都铁瓶的最高审美标准 。 如今的十三代和田美之助更是在京都铁瓶的传承上 , 有着深远影响 , 有媒体报道其成功再现了久已失传的明治时期最高级满工镶嵌金工绝技 。 另外最为推崇的便是御釜师佐藤堤(初代)创办的光玉堂 , 光玉堂的铁壶不论是壶身、壶盖、壶把都相当具有特色 , 堪称「设计感」最佳的堂号 。 一度与龙文堂、龟文堂、金寿堂被外界称为“京都四大堂口” 。
但这“京都四大堂口”有平衡京都两大体系之嫌 。 其实论工艺与影响 , 小编最推崇龙文堂、龟文堂、金寿堂与藏六 , 虽然藏六没有正式成立堂口 , 但其对京都铁瓶的传承与影响十分深远 。 波多野正平和藏六 , 都是日本铁壶史上大名鼎鼎的巨匠名家 , 既是亲兄弟同时也是安之介(二代)的两个得意门徒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其中 , 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学艺大成后 , 自立门户自许为龟文 , 创建了日后以脱蜡制造而闻名的“龟文堂” , 位列京都四大堂号之列 , 并一度与龙文堂争雄 。 此外 , 波多野正平还有两个徒弟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是梅泉 , 另一个是铃木光重 。 藏六则以青铜器创作闻名于世 , 并以蜡型铸造法成功地将中国古铜器的图腾摩划入铁壶作品 , 创造了经典的饕餮纹饰兽口壶 。 此外 , 藏六还亲自制造了江户时期孝明天皇的铜御印、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大将军黄金印、明治六年天皇御用国玺等 , 成为日本幕府时代末至明治时期的金工巨匠 。 至今仍被推崇为金属工艺第一人 。
京都铁壶的声音
如果不专门拿出来说 , 可能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铁壶的声音 , 这也是京都铁壶的有趣之处 。 它时而像风穿越松涛 , 时而像海浪拍岸 , 每种不同的音效 , 都是铸物师的杰作 。 比如在底部安装响片、或者故意制作出凹陷 , 壶盖与壶体的敲打 , 都会依火势大小而发出不同的鸣声 。 还有活动的壶钮 , 也常常伴随着壶内水沸腾的节奏而叮咚作响 , 十分悦耳 。

在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日本艺术评论家冈仓天心先生 , 在其著作《茶之本》中有这样一段对“鸣金”的记载:“做客朋友家中 , 一进宅门 , 只见主人盘腿坐于茶桌旁 , 火焰熊熊 , 气烟袅袅 。 我刚一入坐 , 铁茶釜内部 , 茶水被烧开所产生的滚音顿时打破了寂静 , 支配着四周空气 。 茶釜唱着不知名的歌 , 特殊旋律出自它的底部 , 那里排列着两三片铁片 。 从它的旋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 , 好似耸入云霄的瀑布 , 拍打撞击岩石的海浪 , 吹拂竹林的风雨 , 风吹耸立山丘上的扁柏 , 那是难得的混合了所有自然的歌声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