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山水间的白族三道茶( 二 )


可以推断 , 随着南诏的强盛 , 在滇池地区筑拓东城(古昆明城)后 , 所谓“蒙舍蛮”的饮茶习俗 , 自然也会传播到以滇池为中心的滇中地区 , 并进一步向周边辐射开去 。 从樊绰留下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 , 三道茶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南诏国是饮茶的古法 , 而这种饮茶法实际上也隐约有唐朝时中原一带的风韵在里面 。 所以个人推测 , 现在白族的三道茶 , 是在承袭“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基础上 , 不断演进后形成的 。 三道茶的雏形 , 弄不好在南诏国晚期或大理国时 , 就以宫廷饮茶礼仪的形式出现 , 当元灭大理国后流入民间 。
【苍洱山水间的白族三道茶】如果推测成立 , 那么现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间保留的饮茶习俗 , 特别是烤茶 , 与三道茶基本是同根同源的 。 三道茶的第一道 , 实际上就是烤茶 。 也就是说 , 当年的宫廷饮茶礼仪流入民间后 , 在包括白族在内一些少数民族间被简化成为了烤茶 , 实际上即便现在烤茶在白族、彝族人的生活中也有一定的礼仪性 。 而白族人聚居的洱海周边 , 由于物产丰富且当时白族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 所以就被升级成了现在的三道茶 。
当然这些只是个人推测 , 并无明确的史料佐证 。 对三道茶最明确的史料记载 , 出现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游记中 。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徐霞客抵达大理的宾川鸡足山 , 受到高僧宏辩的热情款待 。 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宏辩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 。 楼下青松毛铺籍为茵 , 去桌趺坐 , 前各设盆果 , 注茶为玩 , 初清茶 , 中盐茶 , 次蜜茶 。 ”徐霞客的记载 , 与现今“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稍有出入 , 不知是徐霞客记述有误 , 还是后来三道茶有所演变 , 抑或是佛家与民间所饮之三道茶本就有所差异 , 我们无从得知 。 但作为国内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鸡足山 , 其一淡二咸三甜的茶道 , 却也能给人一种佛理的启迪 。
注: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侵删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的知识 茶叶分类 饮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饮茶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