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茶|庐山云雾茶

山石奇、温度低、日照短, 出好茶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庐山的云雾茶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云雾茶, 顾名思义产于庐山 。 属于绿茶的一种, 其色泽翠绿, 香如幽兰, 味浓醇鲜爽, 芽叶肥嫩显白亮 。
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 叶厚, 毫多, 醇甘耐泡 。 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 醇厚味甘” 。
1.造就云雾茶的外部条件
庐山峰峦叠嶂, 溪水纵横, 森林茂密, 覆盖度大,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足, 土壤深厚肥沃, 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
地理位置
庐山云雾茶的主要茶区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汉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 这里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形成云雾, 常见云海茫茫, 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 。 由于这里升温比较迟缓, 因此茶树萌发多在谷雨后, 即4月下旬至5月初, 又由于萌芽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 因此造就了云雾茶的独特品质 。
气候条件
庐山雨量充沛, 降水蒸发也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 因此庐山的水蒸气特别充足, 尤其是在春季 。 四季温度变化小, 昼夜温差大, 早晚凉, 中午热, 白天温度较高, 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 夜晚温度较低, 呼吸作用减弱, 降低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糖类的缩合困难, 纤维素不易形成, 这就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的积累, 提高氨基酸、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份的含量, 因而茶叶嫩度高、品质好 。
2.云雾茶的制作工艺
采摘
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节左右采摘 。
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 长度为3厘米, 严格做到“三不采”, 紫芽不采, 病虫叶不采, 雨水叶不采 。 因采摘时间不同, 茶叶分为明前茶、清明茶、谷雨茶、夏茶和秋茶 。
杀青
鲜叶置阴凉通风处薄摊4~5小时, 含水量降至70%左右开始炒制 。
每锅投叶量350~400克, 锅温150~160℃ 。 主要手法是双手抛炒, 先抖后闷, 抖闷结合, 每锅叶量较少, 锅温不高, 炒至青气散发, 茶香透露, 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 即为适度 。 时间约6~7分钟 。
抖散、揉捻
抖散可以使香味鲜爽、叶色翠绿、净度提高 。
为及时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黄变, 将刚起锅杀青叶置于簸盘内, 双手迅速抖散或簸扬10余次 。
在圆簸箕内用双手回转滚揉, 成条后, 再行抖散 。 一般用双手回转滚揉或推拉滚揉, 但用力不能过重, 以保毫保尖, 80%成条即为适度 。
初干、搓条
将揉捻叶放在锅中经过初炒, 使含水量降至30~35%为初干 。
初干叶置于手中, 双手掌心相对, 四指微曲, 上下理条, 用力适当, 反复搓条, 直到条索初步紧结、白毫略为显露、含水量减少到20%左右时即可 。 搓条温度应控制在60℃左右, 时间10~15分钟 。
做毫、再干
通过做毫使茶条进一步紧结, 白毫显露 。
茶叶握在手中, 两手压茶并搓茶团, 利用掌力使茶索断碎 。 温度控制在40℃左右, 时间约10分钟 。 锅温上升到75~80℃, 茶叶在锅中不断收堆, 不断翻散, 至含水量减少到5~6%, 用手捻茶可成粉时即行起锅 。 再干手势要轻, 尽量减少碎断 。 干茶起锅后经适当摊放, 经过筛分割末即可 。
3.趣味品鉴与储存方法
品鉴
冲泡时采用“上投法”较佳
先将85度开水冲入杯中, 然后取茶投入 。 如果用的是玻璃杯, 将会看到:有的茶叶直线下沉, 有的茶叶徘徊缓下, 有的茶叶上下沉浮, 舒展游动 。 这种过程, 人们称之为“茶舞” 。 不久, 干茶吸足水分, 逐渐展开叶片, 现出一芽一叶, 而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 这时趁热嗅闻茶汤香气, 必将心旷神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