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 , 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 , 分别盛放 。
将筛分后的鲜叶 , 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 , 厚度宜(5~10)cm ,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 , 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 , 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 , 室内温度在25℃以下 , 防太阳光照射 。 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 , 待青气散失 , 叶质变软 , 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 , 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
采用炒茶专用铁锅 , 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 , 生锅呈35°左右倾斜 , 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 , 便于操作 , 后壁高1m以上 , 与墙贴合 。 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 , 锅温宜(140~160)℃ , 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 , 以手掌心试探锅温 , 掌心距锅心(3~5)cm , 有烫手感即投鲜叶 , 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 , 经(3~4)min , 待青叶软绵后 , 用茶把尖收拢青叶 , 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 , 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 , 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 , 不时抖动挑散 , 反复进行 。
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 , 初步形成泡松条索 , 嫩茎折不断 , 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 。 生锅历时(7~10)min , 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 。 雨、露水鲜叶 , 火温提高(10~15)℃ , 勤翻多抖 , 嫩叶水分较多 , 火温稍高 , 动作宜轻 。
与生锅规格一致 , 与生锅并列排列 , 呈40°倾斜 。 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 。 锅温(80~100)℃ , 开始仍用茶把操作 , 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 , 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 , 继续“裹揉” , 不时挑散 , 反复进行 , 约(3~4)min后 , 茶条进一步紧缩 , 茶把稍放平 , 进行“赶条” 。
待茶条稍紧直 , 互不相粘时 , 即用手“理条”(掌心向下 , 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 , 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 , 稍向内弯曲 , 成抓东西的虎口状 。 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 , 以抓满手心为宜 。 然后于锅心10cm高左右 , 手腕使劲 , 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 , 撒开抛到茶锅上沿 , 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 , 如此反复进行 , 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 。 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 , 含水量30%左右时 , 立即清扫出锅 , 摊在簸箕上 。
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 , 均匀摊开 , 厚度以2cm为宜 , 选用优质无烟木炭 , 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 , 火温宜(90~100)℃ 。 根据火温大小 , 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 , 经(20~25)min , 待茶条定型 , 手抓茶条 , 稍感戳手 , 含水量为15%左右 , 即可下炕 。
初烘后的茶叶 , 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 , 厚度宜30cm左右 , 待复烘 。
推荐阅读
- 峨眉雪芽是绿茶还是白茶?
- 宝顶绿茶有什么特征?有哪些工艺要点?
- 马边云雾茶是什么茶?马边云雾茶简介
- 裕固族: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 煮、煎、腌、炒,那些“另辟蹊径”的少数民族喝茶方式
- 拉丁美洲独特的饮太阳茶风俗
- 南方的“凉茶文化”
- 菜包茶、虫茶、凉拌茶……奇茶盘点
- 云南特色火塘烤茶!
- 竹筒香茶、壮族姑娘筒、茶酸、茶竹筒腌茶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