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文学是茶道开出的奇花异卉 。 择水固然重要,但古人将此事复杂化了,为孰是"天下第一水"争论上千年也实在小题大作 。 但无论合理与不合理,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 。 茶是灵魂之饮,水是生命之源 。
茶中有道,水中也有道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净 。 "如此无私谦虚,善哉,水也!
庄子《天道》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进取法焉 。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 "如此公正客观,善哉,水也!
唐末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日本明惠上人也提出茶有"十德,孔子则认为水具有"德、义、勇、法、正、察、善、志"诸种美好的品行,并说"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如同顶礼膜拜圣者一般 。
茶是什么?在植物学家眼中它是"原产于我国西南部的常绿灌木、乔木、半乔木 。 两性花 。 球形塑果 。 嫩叶可作药用、食用、饮用 。 含有100多种成分,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氨基酸、鞣酸、儿茶素、挥发油等 。 属山茶科的山茶属,山茶属约250种,划为20组,其中茶组可饮用 。 "仅此而已,无什么"道"、无什么"德"之可言 。 但中国人会琢磨,竟赋予茶以性灵,生发出"道"来"德"来,以至我们得写专著加以阐明 。
水是什么?在西方人眼中是H2O,无色、无味、无嗅、液态 。 仅此而已!水是生命之源,但决非道德之本、修养之本、精神之本 。 但中国文化赋予水以性灵 。
【中华茶艺"四要"之二:水】好茶需好水 。 所以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 "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 "他认为择水重于择茶,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 。
所以,古人讲究精茶、真水,明人张源在《茶录》中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 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易窥其体 。 "这就讲透了茶与水的关系 。 茶是水之灵魂,无茶便无茶事;水是茶的载体,没水烹不成茶 。 按化学书上的说法;茶是溶质,水是溶剂,茶汁是水的溶解液,--但这太枯燥,远没古代茶人富有想像力,这也不是中国人描述事物的习惯方式 。
中国人擅长整体思维,无论宇宙与人世间有多复杂,不过是"太级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过是"金、木、水、火、土"……对茶道亦然,在择茶的同时就把择水的问题提了出来 。 还把茶事方方面面想了个周全 。 如择水,早在唐代,陆羽就已将其列为"茶有九难"之一,在《六羡歌》中说:不羡黄金礨,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黄金、白玉的酒器,高官厚禄,皆不动心,而家乡竟陵(今湖北天门县)的西江水使陆羽羡慕不已 。 当然,不仅仅因为"美不美,家乡水",发思乡之情,而出自功利目的,他认为:竟陵西江水最宜于烹茶 。
《茶经·五之煮》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 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灭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流,酌之 。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 井,取汲多者 。 不必细作分析,读者就会估摸出陆羽"择水"之论有多少科学性;当然,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茶人也不应苛求古人 。
推荐阅读
- 中华茶艺"四要"之一:茶
- 中华茶艺"四要"之三:火
- 中华茶艺的概念
- 千万别做兼职茶艺师,女人学茶艺好吗?
- 茶道茶艺礼仪
- 茶道漫谈
- 茶艺的品赏
- 茶艺术修养
- “茶禅一味”与中国古代文人
- 铁观音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