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 。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 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 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 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 好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属于文化学范畴 。
文章插图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 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 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 饮用的经验, 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 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 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 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 还创作了很多茶诗, 仅在《全唐诗》中, 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 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 茶叶, 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 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 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 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 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 。 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 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 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 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 那似乎就泛化了, 最终也“道可道, 非常道”了 。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 。 但是在茶道中, 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 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 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 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 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 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 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 。 唐代饮茶, 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 过“罗” (“罗”, 就是筛子 。 “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 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 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 。 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 能让人喝了不打瞌睡 。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 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 。 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 。 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 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 。 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 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 以及诸多扭捏姿态, 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 。 所谓“茶文化的研究”, 自然更是瞎掰居多 。 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渝百万的宣传, 则简直形同欺诈 。 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 道亦不复 。
推荐阅读
-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 日本茶文化弘仁茶风
- 紫阳毛尖的历史发展
- 中国红功夫茶具图片欣赏
- 紫砂文化精品展将持续到30号
- 嘉德秋拍名家紫砂异军突起
- 中国茶道的内涵与禅语
- 中国道家的龙虎茶道
- 茶道之心 人皆有之
- 中国名优绿茶产地及特点,你都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