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生产中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 , 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 。 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 , 病虫害是威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 采用有机害虫治理(OPM Organic Pest Management)是近年来针对有机农业生产体系而提出的病虫害防治的基本途径 , OPM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的措施与某些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相结合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 其中某些天然化学物质仅在其它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 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 , 其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 , 同时发挥牲物理防治的优势 , 从而使所产生出的茶制品达到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 。
一、农业防治
    茶树害虫作为茶园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 茶园环境中任何组成部分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害虫和发生及种群数量变动 。 茶园的采剪制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不仅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树或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 , 也影响土壤、小气候、以及天敌的变化 , 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害虫的发生与消长 。 有机茶生产中 , 根据害虫、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 有可能抑制或消灭害虫为害 。
    (一)农业防治的特点
    大多数农业防治可结合采剪、耕作、施肥等技术进行 , 不必另增投资;防治方法有效、安全 , 易于推广 , 措施多样 , 对害虫的抑制作用持久、综合 。 其局限性是见效缓慢 , 不易觉察 , 易被忽略;防治效果不明显 , 或仅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虫害 , 某些措施有时可能与防治害虫矛盾 。
    (二)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
    采摘、修剪和台刈: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 , 大多数栖叶性茶树害虫可采用采摘或修剪和台刈的方法去除 。 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台刈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 , 抑制喜湿或郁闭条件下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 , 不及时采摘可导致小绿叶蝉、茶蚜等嗜叶性昆虫的数量增长 。
    耕翻整地:冬季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耕培土 , 可将土表层和落叶层中越冬和害虫如茶尺蠖 , 扁剌蛾蛹 , 茶叶斑蛾幼虫、茶叶夜蛾、茶短须螨等害虫的蛹、幼虫和卵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中 , 同时 , 也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蛴螬 , 象甲类幼虫暴露于地面 , 使之因环境不适或天敌捕食而致死 , 翻土时结合适当镇压 , 可造成机械死亡或虫蛹翌年无法羽化出土 。 中耕可促进通风透气 , 促进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 , 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 , 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 , 对丽纹象甲发生严重的田块 , 在春茶开采前可深翻一次能大量减少害虫的发生量 。
    合理种植:开辟新茶园时选用无病虫的种子和苗木 , 一般情况下 , 尽量采用丛栽或条栽(播)的方式 , 避免过度密植 , 以利于创造一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 。
    适当间作: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茶区 , 茶园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科作物 , 斜纹夜蛾发生地区不宜与甘薯间作 , 茶园附近的果树或种植遮荫树也是介壳虫 , 黑剌粉虱 , 蓑蛾等害虫的寄主植物 。 实践表明 , 大面积单一栽培松树由于物种单纯 , 易诱民特定病虫害猖獗 , 如小绿叶蝉、茶饼病、茶云纹枯病 。 因此 , 有机茶园的周围以保持较为丰富的植被为宜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树营养条件和提高抗害及补偿能力 , 或因加速生长发育而避开害虫危害期 , 或可改变土壤性状恶化某些害虫的生存环境 , 甚至直接引起害虫死亡 。 如施用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 。 石灰不利于蓟马、叶蝉的生存等 。 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 , 对红蜘蛛有杀伤作用 。 施肥不当也可有利于某些害虫 , 引起某些嗜叶类害虫的猖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