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文化 台湾茶界知名学者许时海先生谈到:在数百种茶中, 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历史文化的产物 。

文章插图
一是, 普洱茶保 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态 。 二是, 普洱茶除了 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 制作保存之外, 更讲究其时间年 代, 具有历史价值意义 。 三是, 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 香”独特的风味特色 。 四是, 一旦喜欢上普洱茶, 常常 品尝, 对其它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 。

文章插图
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 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 。 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 上贡朝廷, 还常作为礼品馈赠他国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 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 统管茶叶的 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 。 清廷由於特别喜爱 普洱茶, 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 。 在当时,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 普洱茶的上 贡朝廷, 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 。 进入清 官后, 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 茶味、茶 性大不相同, 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 种茶, 茶味特别浓厚, 助消化能力特别强, 性 温味香, 有医疗保健作用, 这些特点, 特别适 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 的需要 。 於是, 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 茶、茶膏等, 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锺爱, 一 时间, 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 有的泡饮, 有 的熬煮奶茶 。 朝廷所重, 民间仿效, 普洱茶 在清朝时声誉大震 。

文章插图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有买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 。 《宫女谈 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 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束边, 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 图它又暖又能解 油腻 。 ” 普洱茶进贡清廷, 至迟起於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 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 归流”时应已岁贡 。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年), 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就有“每 年应办贡茶, 系动公件银两, 发文思茅通办 承领办送”字句 。 可知, 那时每年都要采办 普洱茶进贡朝廷 。 云南地方向清朝廷进贡普洱茶, 一直延 续到清朝末年, 前後将近200年 。 本世纪60 年代初, 北京故宫还存放着清朝廷没有用完 的普洱贡茶数吨, 包括团茶、女儿茶、茶膏等 品种 。 至今, 北京故宫博物馆还保存当年普 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 重约5斤, 形状完整, 色泽鲜明 。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贡茶, 除了供皇宫享 用和分送皇亲国戚外, 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 外国使团 。 例如:公元1792年, 英国特派前 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 觐见团一行95人来华, 以向乾隆祝贺80大 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 降低关税, 允许设立租界, 派驻公使, 并送上大批寿礼 。 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 。 但作为礼尚往 来, 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 其中就有普洱 茶和普洱茶膏 。 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洱茶视 为珍贵之物 。 据<泐史)载:明朝隆庆六年 (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 刀应勐为其 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 就 有普洱茶4筒.每简5团, 舆金银珠宝并重 。 普洱茶的生产历史悠久, 由此便产生许 多古老的传说, 最具代表的是尊诸葛亮为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茶文化的发展
- 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 碧螺春茶文化鉴赏
- 功夫茶茶具用途介绍
- 无味之味
- 游荡在普洱标杆的只言片语
- 晋商与茶文化
- 儿童饮茶好处——领悟茶文化
- 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 只剩我和这杯普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