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树害虫优化防治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加强害虫预测预报 , 认真做好田间“查定”工作 。 害虫预测预报不仅可提供当地茶区害虫的发生信息 , 而且为制订当地害虫优化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 并为田间“查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 田间“查定”工作直接关系到优化防治方案的实施 , 根据各地实施的经验表明 , 认真开展“两查两定”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两查两定”即根据当地测报站的预测 , 对主要目标害虫查田间的发生数量 , 定需要防治的地片;查目标害虫的发育进度 , 定具体防治适期 。
(2)按照害虫防治指标确定施药地片 , 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益 。 茶树害虫防治与茶叶的其他经营活动一样 , 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益 。 治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 , 要防止“见虫就治”、“无虫先防”及“治虫不计成本”等防治方法 。 害虫优化防治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 目的是控制害虫为害 , 将其种群密度压低到允许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 并非消灭害虫种群 。 因此 , 害虫的防治指标就成为衡量是否需要施药的尺度 , 招待害虫的防治指标不仅从经济上看是必须的 , 而且从保护天敌的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 。 所谓害虫的防治指标 , 就是当田间施一次药所花费的工本少于(至少等于)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时 , 这时田间害虫的种群密度 , 即可定为需施药的标准(称为防治指标或防治阈值) 。 因为这时施药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算的 。 生产单位应根据各种害虫防治指标所规定的时机进行田间实际调查 , 然后对照指标 , 确定需施药防治的面积 。
(3)选用对口农药 , 严格掌握施药适期 。 化学农药由于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不同 , 不同种类的害虫及同种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同一化学农药表现的敏感程度会截然不同 。 所谓选用对口农药 , 指选取目标害虫较为敏感的农药品种 , 并掌握合理的使用剂量 。 茶园中使用的化学农药 , 除因茶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饮用 , 对农药有特殊要求外 , 还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 。 对食叶性的茶树冠面害虫 , 应选择具有较强触杀及胃毒及熏蒸作用的农药较好;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 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体表有保护物的(蚧虫、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 , 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的农药 。 本着这一原则 , 确保防治效果在90%--95%前提下的最低剂量 , 这样既可节省防治成本 , 又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 掌握在目标害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 。 几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适期是: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若虫占80%以上时(检叶法);尺蠖类、毒蛾类掌握在三龄前幼虫期;蚧类、粉虱在卵盛孵末期;象甲在成虫出土盛末期;螨类应在田间出现重害现状之前 , 幼若螨占多数时 。
(4)改进施药技术 , 提倡对靶施药 。 改进施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农药在茶树和目标害虫上的中靶率 , 减少在非目标物上的沉积 , 达到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费用、减轻污染环境和伤害天敌的目的 。 施药部位应是目标害虫在茶树上的栖息活动部位 , 不必全方位的立体喷施 。 蓬面害虫只需蓬面扫喷 , 中、下层害虫可采用侧位喷雾 。 在施药方法上除部分枝干害虫仍可沿用大容量喷雾外 , 其余害虫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低容量喷雾 , 毒蛾类害虫在幼虫分群前可改用敌敌畏毒沙(土)撒施 。 低容量喷雾比大容量喷雾具有雾滴细、目标物上雾滴密度大、药液利用率高和省水、省工、省药等优点 。 敌敌畏毒沙(土)防治毒蛾宜在三龄前使用 , 即每667平方米茶地用805敌敌畏100--150毫升 , 拌干湿适宜的细沙(或细土)10--15千克 , 拌匀的用塑料薄膜覆盖10--15分钟 , 然后均匀地撒施在667平方米茶地上 。 在撒毒沙(土)时要做到撒施均匀 , 作业人员要戴口罩和防护手套 , 避开在炎热的中午施药 , 确保施药人员安全 , 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
推荐阅读
- 如何预防和救护茶树冻害和救护
- 茶树禁用速灭杀丁
-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
- 二 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 一 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 茶树资源保存
- 茶树茶叶白毒娥
- 茶树吹绵蚧发生防治
- 什么是根外施肥
- 怎样防止茶树的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