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先世界”的宋朝为何总受欺压?( 三 )
更大的错觉来自丰富的书籍 , 这要归功于一项令人骄傲的技术成就 , 发明于隋唐、成熟于两宋的雕版印刷术 。 书籍大量印刷出版 , 图文并茂 , 其中不乏生产技术的内容 。 宋人没有详述前后传承 , 只管记录 , 加之文采飞扬 , 确实迷人 。 但只依靠书籍就把功绩都归于宋朝 , 未免有失公允 。 另外 , 经济繁荣之下 , 很多人会有很多奇思妙想并付诸实践 。 宋人先记录再说 , 不管是否成熟或能推广应用 。 夸大的文字描述与真实的技术功效之间 , 经常在有意无意中充满了欺骗性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毕昇的泥活字印刷术 。 而在考古发现中 , 宋朝嵌在汉唐与元明的中间 , 综合技术发展保持一贯性和正常积累 , 不存在奇峰突起 。 如果进行量化比较 , 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 。
有观点认为宋朝市民阶层活跃 , 官学私学兴起 ,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 在人文精神方面堪比文艺复兴 。 一连串的窝囊废皇帝确实缺少权威 , 官民发声也是好事 , 但宋朝搞来搞去的人文精神 , 结果居然是推崇圣人训的程朱理学 。 “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这种酸腐的呓语被当做时代的强音 , 哪里有文艺复兴中质疑上帝说的影子?
宋朝只是中国农业社会中的一环 , 自身的特色并不具有被后人赋予的现代性 , 其社会演变更不支持是技术强国的判断 , 反而由于军事软弱 , 政治保守 , 致使汉文化的影响力呈现萎缩之势 。 当后人习惯于将落后归罪于明清时 , 造衅开端实际是两宋 。
辽宋夏金厮杀相持之际 , 更北方的蒙古草原崛起了一只新生力量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 , 没有文采 , 不懂风骚 , 只识弯弓射大雕 , 在阵阵罡风吹袭下 , 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落 。 其后蒙古铁骑凭借高效的军事能力 , 呈辐射状向外迸发 , 经祖孙三代 , 横扫俄罗斯、中亚、西亚 , 灭西夏金宋 。 最终在西面受阻于喀尔巴阡山、小亚细亚和埃及一线 , 在南面受阻于湿热的印度和中南半岛 , 东临太平洋 , 北至极寒之地 , 建立了世界史上地域最广阔的蒙古帝国 。 但是因为疆域太大 , 不久很快解体 。

文章插图
蒙古帝国扩张迅速 , 过程非常惨烈 , 屠城是常用的手段 。 对手如果不能有效抵抗 , 投降是唯一的办法 。 成吉思汗的儿子和孙子不需要任何艺术的烘托 , 是历史中权势最大的一群儿子和孙子 , 掌管着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元帝国 。 一群军事强人 , 接下来必然是你争我斗 , 最终的结果或解体、或被吞并、或与当地融合 。

文章插图
蒙古帝国维持的时间很短 , 它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 , 除了那张大大的地图 , 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化遗产 , 重新打穿东西通道是最大的贡献 。 在此期间 , 一些汉人工匠随军远行 , 一路施展各种才艺 , 火药、雕版印刷也被传至西亚 。 其中最有趣的插曲是全真教道士丘处机 , 从山东被召至兴都库什山附近觐见成吉思汗 , 讲授长生成仙之法 。 道教很难得出了一次远门 , 留下一本记述沿途风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 有来有往 , 伊斯兰的大批商人来到中国 , 阿拉伯的回回炮、医学随之传入 。 而最传奇的故事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疑似来到中国 , 回到欧洲后 , 留下一本游记 。
蒙古帝国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西征 , 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南下 。 拆散夏金联盟 , 消灭西夏 , 联手南宋 , 消灭金朝 。 忽必烈(1215-1294)是成吉思汗之孙 , 继位蒙古大汗后 , 于1271年建立元朝 , 随后势如破竹 , 灭亡南宋 。 中国的汉文化区第一次迎来了真正意义的外族统治者 。 新领导带来了新气象 , 汉人受到排挤 , 汉文化也受到压制 。 后人述史经常耿耿于怀 , 对于元朝的统治充满了不满和不屑 。 不过可能正因为缺少汉文化的约束 , 元朝的很多作为反而有些国际风范 , 熟读圣贤书的人难以领略 。
推荐阅读
- 除皱针能让你”返老还童“吗?
- 月球正在远离地球?
- 假鸡蛋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
- 什么样的家居风水“不聚财”?
- 家居风水“小秘诀”助您开运旺财!
- “大份”是苗条的大敌
- “一见钟情”其实挺靠谱?
- “另类的MACD底顶背离”的图形特征、分解及要点
- 猜猜我的嘴唇吃了什么“食物”的口红?
- 适度电击大脑,提高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