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 尽管年轻时,他家境贫寒,但因为很有才华,所以仍被许多年轻女子所爱慕 。 不过,他却对其他的女子都不感兴趣,只想一见当时才貌双全的卓文君 。 为了赢得卓文君的青睐,他还在同伴的帮助下,精心设了一个局——在酒宴的席间弹奏了一曲“凤求凰”,以表达自己的求偶之意 。 而卓文君恰巧也在帘后偷偷观看,结果果真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之后两人便成就了一段佳话 。 直到今日,这个“一见钟情”的故事还在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
其实,除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古往今来还有很多一见钟情的例子,汉成帝与绝代美女赵飞燕,苏东坡与名妓王朝云,顺治帝与董鄂妃等等,都是一见钟情 。 国外一见钟情的故事也有很多,拿破仑与约瑟芬、乔治六世的爱女玛格丽特公主和国王的侍从武官彼得?汤森都是一见钟情的典范 。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一见钟情”并不是飘在云端的不可企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里的 。 并且,我们也发现,周围经常有人对只见过一面的人念念不忘,长久倾心 。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一见钟情呢?
事实上,很多原因都能让我们一见钟情,而且,促使我们能一见钟情的原因还不尽相同,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因素 。 与先天因素相比,后天因素促成的一见钟情似乎更多一些,因此,让我们先从后天因素说起 。
【“替身效应”产生一见钟情】
很久前,西方学者就提出过一种说法,认为每个年轻男女都有自己崇拜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或偶像 。 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与自己崇拜的人相吻合的异性,那就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爱恋之情,就会产生一见钟情,这是一种“替身效应” 。
依据遇到人的类型不同,这种“替身效应”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亲缘型和偶像型 。 亲缘型指的是一见钟情的对象很像其父母、祖父母、或者兄弟姐妹 。 这类例子是非常多的,拿破仑爱上大自己6岁的,还带两个孩子的骄纵的寡妇约瑟芬,就是因为约瑟芬太像他的母亲了——不仅在相貌上,就连约瑟芬的性格举止也特别像他的母亲 。 同样,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喜欢侍从武官彼得,美国歌星麦当娜恋上影星肖恩?潘,都是因为对方比较像自己喜欢的父亲 。 当然,如果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是祖父母或者某个哥哥或妹妹,那么他或者她一见钟情的对象特征会更接近这些人 。
不过,倘若比起亲人来,一些非亲非故的人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更深,那么就更容易与这些人“一见钟情”了——这是偶像型的表现 。 如果一个小女孩比较迷某个明星,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那么可想而知,一旦让她遇到了与之类似的人,她与对方一见钟情的几率会非常之高 。 事实上,很多情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结合到一起的 。 这时,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会相爱,他们一定会信誓坦坦地告诉你,“找到了真爱,因此一见钟情了” 。
当一个人一见钟情的对象既不像他的亲人,也不像他喜欢的偶像时,这恐怕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 或许,顺治帝和董鄂妃就是这样的一种代表,因为董鄂妃既不像福临的额娘孝庄,也不可能像福临喜欢的偶像——那时还不兴偶像热 。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的一对有情人一见钟情的呢?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
我们爱上了另一半,从根本上来说,是遵循了自然界异性相吸的原理 。 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认为,人们生来就具有双重性别,我们爱上另一半,其实是另一个自己 。
当我们以胎儿身分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时,我们没有性器官的差别,仅仅逐步受到荷尔蒙的影响,而发展成男性和女性 。 然后,当男女性别成型以后,社会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性别的分野,男性总是需要流露出雄性气概:勇猛强悍、睿智理性,感情不要太细腻;女性则相反,她们需要表现出符合性别身份的另一种特征:沉潜文静、柔弱如水、感情细腻丰富 。 久而久之,我们就相信自己只有一种性别了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打印机墨水那么贵?
- 我胖不胖?
- 如何建立健康饮食好习惯?
- 乌木多肉养三年会多大?三年乌木多肉大小在30cm左右
- 点赞“抱火哥”,着火的煤气罐会不会爆炸?
- 为什么他总忘记你的生日?
- 禁止了瓶装水我们如何携带液体?
- 捐赠鸡蛋给公益项目看得见的希望会帮助到哪些人
- 精尽是否会人亡?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白毫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