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大院》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晋商不畏险苦、足迹遍南北的成功商旅之路 , 他们最终造就山西票号“汇通天下”的繁盛局面 。 其实在古代 , 著名的商人不只有晋商 , 还有徽商 , 正所谓“南有徽商 , 北有晋商”、“无徽不成镇 , 无晋不成街” , 晋商和徽商在城镇工商业最繁荣的明清时期平分天下 。
有意思的是 , 晋商、徽商所在之地都算得上交通不便的穷山恶水 , 按理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 , 活跃在各大商业中心的商人应该是来自其附近的百姓才对 , 怎么会变成那些深山老林的农民呢?
【地少人多谋生难】
在以农业为重的古代社会里 , 人们毅然决然地敢于世代弃农从商不是因为眼光超前 , 看到商业的前景好于靠天吃饭的种地 , 而是因为他们的家乡地少人多 , 一个农人分不到勉强糊口耕地 , 当单纯靠种地维持生计成为奢望的时候 , 才不得已走上了不被时人看重的经商行当 。
晋商的发源地山西 , 地处北方的黄土高原上 , 由于历代建造宫室采伐树木、百姓开垦耕地 , 到了明朝就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而水旱灾害频发 。 而此时 , 明朝廷出于自身统治考虑 , 多次强制周边百姓移入山西境内 , 从事垦荒和军事屯垦 , 使得山西人口出现了成倍增长 , 本就土地贫瘠、收成欠佳的山西遭遇双重打击 。 人多地少导致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 外出谋求一线生机 , 个别地方因为人们纷纷出外经商而“十室九空” 。
徽商的故乡是古徽州地区 , 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地区 , 群山环抱 , 地势崎岖 , 古谚有“七山半水两分田 , 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 即使把丘陵开垦为农田 , 十多层梯田也凑不足一亩地 , 收成更是微乎其微 。 地少且不好耕种 , 但是古徽州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倒不断增加 , 这都是由于历朝历代躲避战祸的人不断迁移来的 , 到了明初 , 徽州地区人口竟达60万之多 。 如此一来 , 地狭人多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 据统计 , 在南宋时期 , 徽州人均耕地面积有15亩之多 , 到了明万历年间仅有2.2亩 , 清康熙年间萎缩到了1.9亩 , 而以明清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计算 , 想要维持一个人能在一年中吃得上饭而不被饿死 , 每人需要4亩地!于是和晋商一样 , 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徽州百姓为了吃上一口饭才外出经商 , 当地俗语说“前世不修 , 生在徽州 , 十二三岁 , 往外一丢 。 ”正是古徽州少年人踏上经商之路的诙谐写照 。
在中国古代社会 , 虽然成功的商人获利百万让人眼红 , 但是商人的地位并不高 , 按照士农工商的排序 , 商人这个行当称不上是令人称羡的职业 , 只不过是穷则思变 , 没有了耕地赖以生存 , 为了活下去人们不得不放下身段从事些贩夫走卒的营生而已 。
【得天独厚位置优】
如果说 , 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都可以出大量成功的商人的话 , 那中国就会不止晋商、徽商了 。 在明清时期 , 自然条件不好、人口又多的地区多如牛毛 , 比如福建、江西等地区 , 但其他地方就没有出现像晋商、徽商这样有影响力的商帮 。
细究起来 , 虽然山西和古徽州地区不利于耕种 , 但是发展商业还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 ,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还是开了一扇窗的 。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 , 山西背靠蒙古草原 , 内连广阔的北方农耕区 , 处在北方草原游牧经济区域和中原汉族农业、手工业区域之间 。 晋商担当起了连接西北和中原的商业使者角色 , 自古以来 , 中原汉族百姓生产、生活使用的耕牛、皮毛 , 特别是战争中使用的军马 , 主要来自于北方蒙古地区;而北方游牧民族的衣、食、日用品 , 例如茶叶、粮食、布帛等则主要依赖于内地 , 所以晋商充当南北物资交流的 “倒爷”身份 。 《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就专程南下去福建种茶 , 然后北上贩卖到俄罗斯的恰克图 。
推荐阅读
- 猫打喷嚏有鼻涕流出来
- 女人为美丽而运动?
- COUNTIFS、SUMIFS计算身份证号码时出错怎么办
- 金钱树怎么养才能发出新枝
- 当猫咪的眼睛出现这“3种问题”的时候,要小心猫咪身体健康了!
- “无意识”给出最优决断?
- 新西兰签证多久能下来 新西兰签证几天能下来
- 2019年扫五福攻略
- 新版微信怎么导出账单,在哪里下载打印出来
- Blackpink全员代表4大品牌出战巴黎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