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手冷脚冷, 到了冬天更加严重 。 尤其是一些生育年龄女性特别突出 。 有人说是由于体质差、代谢率低、不爱活动, 还有人说手冷脚冷的女性不容易怀孕, 怀孕后也容易流产 。 更有人说, 女人手冷脚冷是因为没人疼爱 。
事实上,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 这只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一种正常反应 。 特别容易出现手冷脚冷者只是反应有些“夸张” 。 从进化学角度来 。 这种夸张其实是体温调节功能更加良好的一种体现, 是一种生存优势 。
这么说吧, 如果同样处于极寒环境, 容易出现手冷脚冷者可能会被冻掉手脚, 但是却比其他人更不容易被冻死 。 至于, 生育年龄女性, 生殖激素的确有一定作用, 但是同样是为了维持核心体温, 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更有利于孕育后代, 而不是相反 。
文章插图
人体体温调节
人是恒温动物, 核心温度(心脑肺等主要脏器温度)保持在37℃为中心的一个狭窄范围内波动 。 以深部直肠温度而言, 正常生理状态下波动范围在36.7℃-37.2℃之间, 极端情况下向上浮动+3℃, 向下则只能-1℃, 超出这个范围生理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 危及生命 。
维持体温的恒定实质就是保持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 体温调节的中枢控制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内部(核心)和外周(皮肤)温度感受器接收的温度信息被传到到的这个司令部, 然后做出增加产热和散热的决策, 并通过神经内分泌信号传递给相应的功能器官 。
人体每天所消耗能量除了少量转化成为运动动能外, 大部分最终转化为热能, 这些热能需要完全散失掉 。 因此, 正常情况下, 散热是保持人体能量平衡的一种常态 。 散热途径主要通过身体表面, 即皮肤 。 在忽略如尿液、粪便和呼吸等所携带的少数热量外, 人体每天产生的热能=皮肤散失热量 。 在高温下, 人体需要额外的热量散失, 而低温下则需要保温或额外热量获得 。
皮肤血流量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皮肤表面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皮肤血流量 。 生理代谢和肌肉运动是热量产生来源, 热量的散失需要血液循环将这些热量携带到达体表皮肤 。 因此, 皮肤血流量决定皮肤的温度和散热能力 。
皮肤血流量大小则决定于血管的扩张和收缩 。 人类皮肤血液循环具有一个特殊的调节机制, 由2种交感神经协同控制, 胆碱能交感神经负责皮肤血管的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负责皮肤血管收缩 。
在适温环境、静息状态下, 皮肤的血流量大约是300毫升/分钟, 每小时散热约80~90千卡, 大致等于静止代谢产热的水平 。 人体皮肤的散热能力强大, 每8%血流量的增减就可以使得散热能力成倍增减 。 因此, 通常情况下散热调节仅需去甲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适度调节血管的收缩程度足以完成 。 在剧烈运动和极端高温需要额外大量散热时, 胆碱能交感神经才被激活, 皮肤血流量增加, 可达10倍3升/分, 甚至6升/分 。
当暴露于低温环境时, 去甲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激活, 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 保证人体核心温度 。 最大程度的血管收缩可是皮肤血流量降低到正常状态下的1/10, 至30毫升/分 。 尤其是四肢远端、外耳廓等无关生命外周部位皮肤血管可以极度收缩, 甚至可以完全关闭 。 原因在于, 这些外周部位皮肤血管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密度高于其他部位血管, 而且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因此对于寒冷刺激这些部位血管反应更为敏感, 血管收缩更为显著, 当然同样存在个体制差异 。
推荐阅读
- 闺蜜身材越好,越不开心?
- 混用碗筷可能染病?
- 男女大脑到底有什么不同?
- 20岁少女像70岁老太,因为皮肤松弛症?
- 训练狗从小就不伤人
- 防治冻疮,看这几条?
- 未成年人安乐死可行吗?
- 为什么受到家暴的女性不选择离开?
- 韩国女人扎围巾的方法好实用 温暖又有气质
- 开水冲药,疗效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