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土传奇的完结篇 , 电影《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目前全球票房已经高达7.8亿美元 , 这部电影已于2015年1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 , 电影被称之为“24帧的艺术” , 但《霍比特人》系列却采用了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 。 48帧版的《霍比特人》能带给观众什么?会有更多的电影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吗?
回答这两个问题前 , 我们先说说电影中的帧率和刷新频率 。
电影中的帧率和刷新频率
对电影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 , 电影得以存在的基础是人脑的视觉残留 , 当一秒内闪现的静帧画面足够多 , 人眼就会产生运动图像的幻觉 。 帧率指的就是每秒出现了多少帧静止的画面 , 用单位FPS(英文Frames Per Second的缩写)来表示 。
那么每秒要出现多少帧静止的画面 , 人眼才会产生运动图像流畅的幻觉 , 不会觉得画面一卡一卡的?
知名影评人Magasa这样解释这个问题: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帧画面 , 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帧画面保留1/15秒 。 如果在前一帧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 , 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 。 放映帧率达到了16-24FPS , 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畅的画面 。
文章插图
需要指出的是 , 帧率分为拍摄和放映两种 , 一般令拍摄和放映帧率保持相同 , 人眼才能看到和现实相仿的图像 。
帧率达到16-24FPS画面已经可以流畅播放 , 但由于人眼对连续画面中细微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 所以画面上亮度的变化会被人眼察觉到 , 产生闪烁感 。 亮度变化越大 , 闪烁越明显 。
实验室研究证明 , 人眼能够区分多达每秒48次闪光 , 如果继续提高闪光频率 , 亮度的变化人眼基本无法察觉 。 我们用Hz(赫兹)这个单位来表示每秒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 人造灯的闪烁频率一般要高于48Hz , 譬如50Hz交流电下运作的台灯闪烁 , 人眼基本上是无法察觉的 。
这个研究结果也用在了解决人眼看连续画面会产生闪烁感的问题上 。 举个例子:电影现行放映帧率的标准是24FPS , 那么如果每格画面都闪现了2次 , 一秒内就总共闪现了48次画面 , , 即刷新频率为48Hz , 已经达到了消除闪烁的底线 。
而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和显示器上有60Hz、120Hz或240Hz的标识 , 指的是该硬件设备每秒最多能闪现多少次画面 。
电影为什么是“24帧的艺术”?
上面说了 , 现在电影放映采用的帧率标准是24FPS , 可为什么是24这个数字?电影24FPS的放映标准其实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 , 这是一个最经济的方式 , 而不一定是最适合人眼视觉的方式 。
在默片时代 , 拍摄和放映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帧率标准 , 从12格、16格、18格到24格都有 。 后来1926年有声电影制作技术成熟 , 人们开始把音频信息印在胶片上制作有声电影 , 而放映帧率上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胶片上音频信息丢失 , 电影制片公司不得不规定一个放映的帧率标准 。
而之所以选择24FPS作为电影放映的标准帧率 , 仅仅是因为在35mm胶卷上支持播放音频的最低帧率就是24FPS 。 电影制片公司们为了节省经费 , 干脆把24FPS规定为电影放映的帧率标准 。 (下图右边的波形图就是打印在胶卷上的音频信息)
文章插图
然而 , 《霍比特人》系列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却认为24FPS的拍摄和放映帧率并不能带给观众最好的观影体验 。 2011年他曾在Facebook上说道:90多年来 , 我们一直采用24FPS来拍摄和放映电影 , 不是因为它最好 , 而是因为它最便宜!
推荐阅读
- 螺蛳粉:“臭气熏天”的美味?
- 中国饮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野菊花茶
- 全世界最丑陋的鱼长什么样?
- 八个地球上最恐怖的地方,你敢去吗?
- 谈茶文化,毛尖的好处
- 口径,口径,武器的命?
- 茶文化的新篇章,茶礼盒
- 坐飞机一定要看的“逃生门”?
- 人们为什么会没完没了地抱怨?
- 香皂中的抗菌剂会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