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二 )


今天的医学发展, 如果仅以药物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来衡量, 应该是不分国界、互通互学的 。 美国FDA最近对药物试验提出了需要考虑对不同性别、种族、年龄人群的实用性 。 考虑种族差异, 对疾病的治疗全球应有统一的治疗标准 。 无论古代传统的治疗方法, 抑或是当今的创新型方法, 只要安全有效, 应该为全世界采纳 。 比如, 中国的传统医药提出的青蒿素被列为世界级抗疟疾药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医学属于科学并不会有问题 。 然而, 医学并非如此简单, 它还涉及到医生、患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
医生与患者维度下的医学
医学作为科学, 在治疗疾病时应当有“纯粹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而医生在使用医学知识治疗病人时, 应该有人道主义精神, 不能只看到病人的疾病,而要看到患者的全部 。 这就要求医生不单单要掌握科学的医学知识, 还要掌握哲学、社会学以及必要的人文知识等, 同时了解病人的需求, 考虑患者的宗教信仰、经济能力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又不是“纯粹的” 。
事实上, 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 因为它蕴含着人们对人类生命的敬畏 。 作为医生, 如果能做到希波克拉底誓言或中国医生誓言, 中国的医患矛盾绝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局面 。 若想改变现状, 医生必须对病人仔细观察, 倾听他们的疾苦, 然后实践检验治疗, 总结知识经验 。 如果医生没有时间去观察患者, 去倾听患者的需求, 我们何以能学习并去医治他们的疾苦?医学泰斗裘法祖曾说:“才不近仙不可以为医, 德不近佛不可以为医” 。 一个合格的医生, 一方面必须掌握先进科学的医疗技术, 另一方面也要具备从患者利益出发的人文精神 。 另外一点, 患者和医生都必须知道, 药物、医学技术再发达也无法超越衰老与死亡的界限 。
如何看待医生的经验与医学的科学性?笔者想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 医疗并不等于医学 。 一旦梳理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那些“经验至上”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 我们通常所说的医生, 是指那些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及治疗的专业人员 。 每一个职业医生, 都一定接受过完善的教育才可能去胜任这个职位 。 他们是关乎生命的一个精英群体, 既要有科学的医学知识, 同时也需要有跟病人有效沟通的人文知识 。 由于他们每个人掌握的医学知识以及技能的熟练程度因人而异, 由此造成手术或治疗的局限性, 并不能代表医学的局限性 。 医生在治疗方式、方法上的不科学性, 更不能说明医学的不科学性 。 事实上, 我们也应认识到, 医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中的学科, 其自身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被克服 。
如何解决这个局限性呢?办法之一是施行医师执照制度 。 在很多西方国家, 要为他人治病的任何人, 都必须要有执照, 如果无执照行医, 便构成犯罪 。 只有这样, 才能剔除那些骗人的依靠传统经验“行医”者 。 事实上, 西方的医学发展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 。 中国已有医师执照体系, 如果政府能严格推行此制度, 相信过不了十年、二十年, 自然而然也就没有能让骗人的医生生存的土壤 。
医学是无限的, 现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 各种新病痛层出不穷 。 医学也是有限的, 因为我们的药物和医疗技术发展永远落后患者的需求 。 所以在治疗患者时, 双方要彼此信任, 互相理解支持 。
哲学、科学和医学的关系
对医学的讨论永远避不开科学与哲学的问题 。 事实上, 现在围绕医学的争论, 实际也是哲学、科学、社会学的不同理解与争议 。 法国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Jacques Maritain)认为, 哲学是一门借助理性之光来研究一切事物的第一因或最高原理的科学 。 哲学为一切科学之母 。 在古代, 科学与哲学不仅是一体的, 而且科学亦产生于希望哲学“学以致知”的本性 。 但是哲学永远代替不了自然科学 。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技术不断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发展, 人们认知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科学的定义也逐渐清晰化 。 科学是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识体系, 它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具有尽可能的严密的逻辑性, 最好是能公理化, 其次是能运用数学模型, 至少也要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2)能够直接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