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到未来,婚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随着避孕和生殖技术的发展 , 性与生殖相分离 , 于是异性恋婚姻的成立和延续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 , 换句话说 , 婚姻的成立和延续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 西方人对婚姻的观念为同性婚姻提出了可能 。
同性婚姻会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合法化还很难说 , 不过在西方应该是大势所趋 , 婚姻法这种西方的发明是如何从异性走向同性的呢?

从过去到未来,婚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文章插图

从家族契约到个人满足
在欧洲 , 几百年来 , 婚姻都是家族间的私人合约 , 以确保财产能够世代相承 。 在上流社会 , 一个家族与另一个家族联姻 , 主要考虑的是政治联盟和社会契约 。 曾经给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写过传记的英国作家安东尼娅·弗雷泽说:“当时 , 对王后的要求不包括长相如何 , 王室婚姻通常是为了外交需要和生育继承人 。 ”婚姻历史学家斯特凡妮·孔茨在《婚姻 , 历史》里提到一张英国德贝郡1413年的结婚契约上 , 新娘姓名一栏空着 , 竟然是因为父亲还没想好把哪个女儿嫁出去 。
到了宗教改革时期 , 以德国牧师路德为首的清教徒提出了“伴侣式婚姻”的观念 , 丈夫和妻子间的情感纽带才是婚姻的原因和目的 。 清教徒倡导丈夫和妻子间相互尊重和爱戴 , 其实是提供了对婚姻新的解读 , 清教徒开始把婚姻看做一种精神友谊 。
如今 , 人人都同意清教徒所谓的“尊重和爱戴”是成功婚姻的核心 , 但是大多数人还会增加另外一种毫无疑问的因素 , 那就是“浪漫爱情”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伯顿在他的《解剖忧郁》(17世纪英国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中表达了当时人的普遍共识 , 他说 , 婚姻是爱的良药 , 而爱本身是一种需要克服的疾病 。 浪漫爱情首先进入了流行的忏悔日记和小说中 ,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开始影响布尔乔亚阶层的婚姻观 , 出现了被简·奥斯汀称为“比翼双飞的幸福” 。 浪漫开始进入婚姻领域 。
今天 , 最受尊重的结婚理由就是你坠入了爱河 。 以清教徒的婚姻观为基础 , 西方文明试图创造一种把一生的伴侣和不那么持久但更让人沉醉的快乐浪漫热情结合在一起的婚姻观 。 对此 , 萧伯纳讽刺地将婚姻描述为:“他们受制于最强烈、最疯狂、最蛊惑人心而又转瞬即逝的激情的支配 。 婚姻还要求他们宣誓永远保持处于这种过度兴奋、异乎寻常而又让人心力交瘁的状态 , 直到死亡将两人分开为止 。 ”
如果说跟谁结婚这个问题 , 一开始是为了满足家族和集体的利益 , 那后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 。 随着避孕和生殖技术的发展 , 性与生殖相分离 , 于是异性恋婚姻的成立和延续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 换句话说 , 婚姻的成立和延续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 , 西方人对婚姻的观念为同性婚姻提出了可能 。
政府批准结婚的权力
美国2000年的人口调查(第一次开始搜集同性恋数据)显示 , 有59.4万对同性伴侣生活在美国 , 这当然是不完全数据 , 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向政府公布性倾向 。 如果说婚姻只是两个人的自愿结合 , 那早就有同性婚姻了 , 但是婚姻需要第三方政府的认可 。
在宗教改革之前 , 罗马教廷从不要求牧师必须出现在婚礼现场 , 对当事人来说 , 私下里海誓山盟就足以称其为婚姻了 。 这给富贵人家造成了无数麻烦 , 总有些不听话的孩子私下里缔结婚约 , 威胁到家族间的联姻计划 。 为了避免这类麻烦 , 北欧的清教徒要求婚礼必须有证人在场 , 举行公开的仪式 。 他们还把强制执行婚礼的规定赋予了新兴的世俗政府 。 英国人的对策是“结婚预告”:打算结婚的新人 , 要连续3个周日在教堂宣布婚约 , 给予社区内的人足够时间 , 以证明任何一方都没有在别处结婚 。 渐渐地 , 政府或者说地方治安官获得了颁发结婚证的权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