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心理疏导工作者莫杨宝(左)在海口市美兰区一处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与医护人员交流 。 (新华社发)
一直宅在家中, 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如何缓解?总是不断量体温、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怎么办?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状况如何, 该如何舒缓不良情绪?就公众关注的抗击疫情期间如何调整心理状态等问题,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专家 。
疫情发展面前, 不同人群面临着不同的困惑和心理问题, 对于这些我们有没有不同的干预措施?
已编制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
“为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介绍, 指导原则中提出针对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以及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等不同群体, 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何进行干预 。 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 指导不同群体科学合理开展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 实现自我调节 。
为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 国家卫健委还要求各省在原有心理热线基础上, 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 并加强对热线接听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希望高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 为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 。
王斌还表示,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 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个人, 保持平稳心态非常重要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保持镇定、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最强大的免疫力, 要相信自己, 这点十分重要 。
久宅也要饮食睡眠规律
疫情之下, 久居室内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试试‘五个一’, 保持良好心态对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很有帮助 。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 我们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 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 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 。
针对如何调整生活方式, 陈雪峰提出了5个建议, 可以概括为“五个一”:
一是制订一个计划 。 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 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 二是钻研一件事情 。 比如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 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 三是找到一种支持 。 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 。 认真与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都很不错 。 没有与家人在一起的, 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保持联系 。 四是进行一项锻炼 。 心情烦躁时, 可以做瑜伽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 。 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健身APP, 可以与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 。 五是思考一些体验 。 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
关注疫情应适度保障充分睡眠
疫情发生后, 不少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病毒, 或总是关注转发负面信息, 甚至导致焦虑失眠, 这种情况如何开展心理应对?
“掌握好防御知识的同时, 要确保作息时间有规律, 让自己有充分的睡眠保障 。 每天能够休息6至9个小时是比较好的健康状态, 过少或者过多的睡眠均不利于当前的健康调整 。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提出3个调整原则, 包括全面观察自身情况, 用心倾听主流声音, 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 。 一是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 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二是调整生活状态, 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三是找到信赖的家人、朋友聊天, 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四是放松训练 。 如果感到不能放松, 请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 并想想自己可以为保持身体健康做些什么;五是如果发现自己发热应及时就医 。
推荐阅读
- 心理健康从良好睡眠开始
- 你的心理健康吗?快对照这十条标准看看
- 校园防疫小知识?
- 如何保持龙猫毛发的光泽?
- 天堂鸟冬天浇水方法,适量浇水保持盆土偏干
- 金枝玉叶如何过冬:金枝玉叶保持室温不要低于
- 喝咖啡有助于保持健康吗?
- 防治兔软骨病的关键
- 鸟群是怎样自觉保持队形的?
- 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