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於宋代, 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 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 完美、丰富, 如何监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 即对於紫砂陶 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 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 。 所以, 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 美问题 。
众所周知,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 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 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技法, 区别於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 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 化层次等等, 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己具备的审美因素 。 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 加以监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着名的品种形式, 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 在每件器形的结 构中, 根据造形艺术的理论和法则, 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把、囗、 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 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 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 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 。 这些都可以做为无 穷的推敲, 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
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 即形式的美, 是 指作品的外轮廓, 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 即神韵, 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 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 即形态, 作品的高、低、肥、瘦、 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 。 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 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 但这 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 。 若壶艺之爱好者偏於理, 斤斤的较量於壶的容积的 宜大宜小, 嘴的宜曲宜直, 盖的宜盎或平, 壶身的是高或矮, 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 点, 那就只知理而无趣 。 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 。 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 壶嘴 是曲是直, 盖子是盎是平, 形制是高是矮, 都在乎有趣, 有趣才能产生感情, 怡养性灵, 百 玩不厌 。 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 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 。 从这样的审美 态度作出发点, 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通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 当然,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 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 身心, 引起和谐的兴致 。 因此, 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 风俗, 有选择地考虑壶身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 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 。 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监赏, 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只:一、高雅的陶艺层次 。 它必 须是合理有趣, 形神兼备, 制技精湛, 引人入胜, 雅俗共赏, 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 方能算 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 形式完整, 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 规格大小不一, 形式多样, 制技一般, 广泛流行於民间的日用品 。
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 。 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 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 联系, 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 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 使作品有 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 。 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 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 是指用何种材料), 以及制作的手法, 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监赏 者的着眼力 。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 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 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 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 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 镌刻刀法、金石韵 味的精到, 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 。 而且真正由名画家, 绘画之茶壶, 必须是一个画 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 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 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以及作者本身的艺 术素养 。
推荐阅读
- 乱说紫砂
- 上 论紫砂洋桶壶
- 陶瓷的制作|陶瓷的制作发展历程|现代陶艺设计的形成|现代陶艺的艺术创作特色
- 下 紫砂陶的鉴赏
- 上 紫砂陶的鉴赏
- 紫砂茶宠 饮茶者之乐趣所在
- 上 紫砂器的造形与式样
- 紫砂陶茶具
- 吕尧臣“大师紫砂壶”隆重发行
- 下 紫砂器的造形与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