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光学费后,女大学生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

8月24号,网上一条新闻遭到热议:18岁的临沂罗庄女孩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 。 即将踏入大学的她被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 。 在报警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于21日离世 。
12年的寒窗苦读,还有12天就能进入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内,但是徐玉玉却已经无法感受到这一切了 。 "女孩被骗光学费离世"的消息经转发,引发逾千万阅读 。 我们在谴责骗子的无良的同时,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是什么"夺走"了这位在同学们眼中最争气女孩的生命 。
被骗的经历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因此"郁结于心"而死的却很少见 。 究竟是怎么样的强烈的情绪能够对机体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美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或许能对“郁结于心”作出一些解释 。
罗斯认为,哀伤是一种复杂且难以被理解的情感 。 而且,不幸的是,我们都会经历它 。 我们也必将经历失落 。 无论这个失落,是经由受骗、死亡、离婚或者其他其它因素造成,哀伤的阶段都是相同的 。
了解这些阶段,对我们“理解哀伤,并且不沉溺其中,从而走出哀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用罗司的理论来说,哀伤的阶段一共有5个 。 如果我们在其中的某个阶段被困住,哀伤的过程没有完全走完,那么我们可能就无法达成疗愈 。
她认为,为了恢复和治愈,一个人必须经历完这个5个哀伤的阶段 。
我们可以假设,徐玉玉在得知自己被骗后,同样要经历这哀伤的五个阶段 。 而且也必须经历完这五个阶段,她的哀伤才能过去 。 正是在这五个阶段的其中一个阶段,徐玉玉无法"迈过去",这才使她陷进了哀伤的漩涡之中,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
哀伤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
“这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哀伤的第一个阶段叫做否定 。 在这个阶段里,失恋的人会在熟悉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前任,丧亲的人心中会依然留着那个人的位子,甚至假装他们还住在那 。 你可能不会有哭泣,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个事实,没有意识到失去 。
回到事件当中,发现自己被骗的徐玉玉,第一时间没有想到报警,而仅仅是希望对方能信守“承诺”把钱汇回来 。

被骗光学费后,女大学生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

文章插图

(沂蒙晚报报道截图)
"…过了一会,徐玉玉开始意识到有些不对,便给对方打电话,谁知电话那头已经关机 。 此时徐玉玉多么希望对方能如其承诺的那样,把钱再汇回来 。 …"发现自己被骗的徐玉玉,第一时间没有想到报警,而她仅仅是希望对方能信守"承诺"把钱汇回来 。 徐玉玉的内心可能是想否认自己被骗 。 她不想承认自己被骗,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 这和哀伤的第一个阶段的表现很类似 。
第二阶段:愤怒
处于愤怒阶段的人会想——“为什么是我?”他们倾向于感觉到想去反击,被出轨者会想要报复离婚的前任 。 如果面对是死亡,留下来的人会倾向于对死者感到愤怒,指责他们的离去 。
被骗光学费后,女大学生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

文章插图

(沂蒙晚报报道截图)
这时的徐玉玉,一遍又一遍地喊出了为什么要骗她,为什么要骗她……
同样因电信诈骗被骗学费而猝死的山东20岁大学生宋振宁,他生前知道自己被骗后也有着和徐玉玉类似的表现 。

推荐阅读